生态“杠杆”撬动全域发展

2015-09-19 20:07:3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蒋君芳 袁敏 徐中成

阿坝以生态立州,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蒋君芳 袁敏 徐中成

汶川漩口工业园区引资的准入条件里,排在第一位的“硬指标”是环保考评;在若尔盖花湖景区,能带来经济收入的永久性建筑,因影响生态环境不能拿到“通行证”……

阿坝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中,属“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闯出一条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的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之间如何取舍?牧区群众如何分享生态红利?

8月底,记者沿着汶川、茂县、松潘、若尔盖、红原、马尔康上千里的路线,寻找答案。

取之有道:景区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8月29日,看着售票处外排着长队的游客,若尔盖花湖景区管理部经理李奎满脸笑容,“这里虽没接待中心,没餐饮住宿,但因有极好的湿地生态,依然吸引了很多游客。”

2013年,阿坝州提出全力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勾勒出5条路径: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加快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建设清洁能源生产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生态立州成为阿坝的发展理念。在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看来,以生态立州,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抓经济,不抓发展,“很多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依靠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保护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寻找到平衡点是关键。”

以旅游业发展来说,限制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开发,并不意味着阿坝要束缚旅游业发展,旅游的主导产业地位已在阿坝确立。尽管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自然旅游资源,阿坝州始终严格守住底线:绷紧生态保护这根红线,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做到取之有道。

松潘“岷江源”位于九黄旅游线上的黄金地段,过往游客大多会停车驻留。为最大限度保护“岷江源”,松潘反复论证后,选择放弃大规模开发的规划书,仅在公路旁修建停车场和必要的几处服务设施。

“从国家林业局到县级主管部门,天天都盯着我们,不能乱修乱建。”李奎说,2011年打算在花湖景区建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刚挖完基础就被主管部门发现后强制叫停。

严守生态底线,虽然景区没能通过建宾馆修饭店赚到钱,却依赖保护良好的花湖环境,引来大量游客。2014年,若尔盖花湖景区游客接待量达49万人,实现门票收入4800万元。“在花湖,看到的是湿地的美丽生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发展最大的本钱。”李奎说。

引资有度:对高载能企业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不久前,北京来的一名博士生带着项目敲开汶川县经信局负责人的办公室,希望落户漩口工业园区。考查后,该局否定了该项目,“这个项目涉及石墨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若除尘做得不好,对环境影响很大。”

另一家来投资的企业侨源气体则在接受严格考查后拿到“通行证”,“这家企业是以空气为生产原料,经过物理作用,得到液态氧产品,对环境没污染,这样的企业可以引进。”

引谁拒谁,首先考虑的是对环境的影响。过不了环保关,一票否决。

选择性的发展工业,是阿坝州确定的总方针。从保护生态角度出发,该州对高载能企业坚持一个原则: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州内现存的一些高载能企业纷纷主动转型,在茂县工业园区,为解决一氧化碳尾气排放问题,茂县新纪元电冶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新纪元下游位置有一家盐化工厂,产生的尾气是氢气,氢气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为原料,可以生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二甲醚。”茂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循环利用已成为茂县工业园区的特色,形成多条循环利用链条。

红原县城边上,从山腰往下看,一大片整齐的银色光板随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是红原县邛溪20MW光伏电站项目,这也是全球投运的首座高原高效生态型光伏电站,目前一期2兆瓦机组已并网发电。丰富的光热资源,让阿坝州成为光伏投资者的首选地之一,目前已有多个项目上马。“红原的年日照量在2000个小时左右,我们的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天可发电4000万度。”邛溪20MW光伏电站项目工程部部长谭小东说。“今年美国苹果公司也参与到红原这个光伏项目的开发中。”刘作明告诉记者,苹果公司参与光伏项目,推广运用绿色新能源,既体现其价值追求,又展现出大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值得推崇。他认为,生态经济不是一个标签,发展生态经济,就是一场转型革命,不单单需要地方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大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

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在内的清洁能源是阿坝州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富民有方:草畜平衡转型发展获生态红利

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牧区从几年前开始实行草畜平衡,控制牲畜养殖量。

红原县瓦切镇达峨村的泽郎夺尔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牧民,几年前家里养了几百头牦牛。现在,泽郎夺尔基主攻种草,今年人工种草面积达3000多亩。泽郎夺尔基说:“过度放牧造成草原沙化,种草既保护了草地,也有不错的经济收入,今年收入保守估计有50万元,比过去放牧还高。”

“为防止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几年前我们就开始组织村民搞沙化治理。”若尔盖县唐克镇索格藏村村支书嘎让甲说,治沙的亲身经验,让村民对控制牲畜总量的认识发生大变化,从渐渐理解到积极响应。

若尔盖县畜牧兽医局草原站站长李开章介绍,为找回牧民因减少牲畜量带来的损失,若尔盖县大力推广现代化养殖方式,搞暖棚建设以提高牲畜存活率,引导牧民给牲畜购买保险。2014年,若尔盖县牲畜超载率从2011年的100.5%下降到27.12%;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856元增加到7886元,“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政策性补贴,补贴标准接下来还会提高。”

在若尔盖花湖景区,90%的员工来自当地。景区旅游兴隆,也带热了临近的下热尔村,给游客提供骑马游玩项目的马帮,年收入从过去10万余元增至200万余元。

红原县啊啦啦藏家乐的老板石斗,两年前一心一意放牧,“搬进集中居住点后,生活发生很大改变,观念也变了不少。除放牧外,我们还有很多生存方式。”2013年,石斗在公路沿线开起藏家乐,去年毛收入达60万元。对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的关系,石斗有自己的理解:“生态环境越好,游客越多,我的生意就越好。”

今年上半年,阿坝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073元、增长15.8%,比全国、全省分别高4.6和4.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