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

2017-07-25 15:11: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

近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发布了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项目“8例临床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观察”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RPF)对患者的肝肾等主要脏器无损害,且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肺纤维化密度。

放射性肺损伤是在对胸部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进行放射治疗时引起的肺组织损伤。根据发生在放疗后的时间不同,放射性肺损伤可分为放疗后90天内出现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和放疗90天后出现的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损伤早期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有效治疗,一旦出现后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则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0%。因此,寻找一个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势在必行。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科和新桥医院放疗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标准,从1829位放疗病人中筛选出年龄在44到70岁之间的8位放射性肺纤维化患者,这8位患者两位患有乳腺癌,6位患有肺癌。

研究人员灌洗了8位患者病灶附近的肺叶和肺段支气管后,经纤支镜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至患者的病灶部位。观察结果显示,8位患者均能够耐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随访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通常情况下,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密度值越大,表示肺纤维化程度越重。放疗前各患者CT肺密度低,经放疗照射形成放射性肺纤维化,CT肺密度上升,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CT肺密度较治疗前下降,从而证实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有效,能够降低CT肺密度和改善临床症状。

这项研究首次观察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相对安全和有效,研究人员推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减少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抑制了纤维化的形成。

研究人员介绍说,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研究。尤其是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较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源性更低、增殖克隆能力更强、分泌抗炎因子更多,可直接分化为气道上皮细胞等优势。

随着干细胞冻存技术的发展,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置于深低温环境中长期“冻存”供储存者及其亲人遭遇疾病时使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这项储存优势,为相关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原料”基础。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在线持有,转载须标明出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