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国有企业加快推进“1+1+5”改革

2015-09-21 08:11:38来源:成都日报编辑:林霜杨彩华

  “1+1+5”改革举措

  ■一个中心: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

  ■一个龙头:以加快国企上市融资为龙头

  ■五项改革: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市属国企整合重组、加强出资人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管理与评价改革。

  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在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的道路上,我市将国企功能定位与城市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引领城市发展的城市国企发展之路。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到我市调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对成都推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的思路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市国资委坚持以问题导向,全力实施“1+1+5”改革,加快推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升级。

  设立投融资平台

  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在上一轮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战略性调整改革中,成都推动国有企业从传统工商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围绕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城市发展需要,通过存量整合和政府注资的方式,先后设立了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引导投融资平台,国资国企规模总量逐年增大,运营质量有效改善,在促进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2006—2014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由1936.1亿元增至7536.3亿元,年均增长32.1%;年度利润总额由13.2亿元增至101.3亿元,年均增长74.2%。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21户市属国企中14户具有政府投融资平台属性,所有者权益占比超80%以上。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二环路改造、“北改”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引领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数百个,加大城市公交、地铁、供水、供气、菜篮子、保障房等公共民生投入上千亿元,在领跑成都新一轮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融资平台”“基建先锋”“产业龙头”“惠民抓手”功能。

  市国资委表示,成都市本级国有企业多为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推动城市加快发展的同时,自身累积的问题和面临的不足也逐步显现。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以投融资平台为主的国企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转型,也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当务之急。

  全力实施“1+1+5”改革

  加快城市国企改革转型

  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都根据城市国企的功能特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设计出“1+1+5”的推进路线图,迈出了城市国企改革转型的坚实步伐。

  着力围绕“一个中心”。按照“减负—转型—再造”的路径,将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来抓。通过债务置换、增加注册资本金、加强优质资源注入等方式,改善平台企业财务状况,减轻债务和发展负担。积极推广PPP和拨改租模式,改革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对各类经营资源和业务进行归并整合,加快向产业经营实体转型。推动平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资产重组中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股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管理制度。

  突出抓好“一个龙头”。以加快国企上市融资为龙头,将国企资本证券化改革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路径和方向。对市属国企竞争性业务和资源进行梳理,提出到2020年末新增资本市场上市及挂牌国有企业50家以上、提高国资证券化率达50%以上的“双50”奋斗目标。分类重组国有上市资源,以市场为手段,通过股权投资、战略重组、资产转让等方式,推动公用事业、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战略新兴产业、金融、传媒、能源、交通等业务板块的优质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打造优良的国有上市平台。分步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重点推进一批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在主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加快培育一批业务优良的上市潜力企业;同时,加大国企转型改革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充实上市后备力量。

  统筹推进“五项改革”。围绕和服务投融资平台转型“中心工作”和加快国企上市“龙头任务”,全面有序推进中央、省委统一部署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其他工作。推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专项改革方案已经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框架和制度初步成形,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国企市场化选人用人改革即将试点。成都工投集团、兴蓉集团、投控集团3户企业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21户市属国企将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重组,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减少企业层级和数量。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方向加快出资人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了出资人审批管理办法和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修订完善了国企投融资、产权转让、资产租赁等重大审批制度,有效增强了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细化城市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按照“一企一策”的思路对国企实行分类管理与评价,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及权重,实行差异化薪酬激励制度,切实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激励的有效性。本报记者 杨彩华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