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 成都高科技手段监测地灾隐患点

2016-05-13 07:34:5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了吴璟

  新举措

  借助无人机航摄、三维激光扫描等提高隐患排查判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借助现代空间信息、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新一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整合集成地质灾害信息、监测预警等平台,建立完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

  蹲点故事

  5月10日早上9点,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值班室。

  “滴滴……”角落的电脑突然发出警报。闻声,值班人员张琳立马抓起记录本,两步奔到电脑前。“塔子坪滑坡隐患点有蓝色预警!”转身,张琳拨通了都江堰虹口乡红色村6组塔子坪滑坡隐患点监测员左宗发的电话,请他立即到现场查看详情。

  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如何精准监测预警的?

  □本报记者 吴璟

  专业监测

  地下设备发现异常,系统自动预警

  发出预警信息的是一套名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的系统。在张琳点开的电脑页面上,显示着灾害点名称、降雨量、含水量、表面变形值、预警时间、预警结果等多个数据。而在塔子坪滑坡隐患点,尽管显示的累计降雨量只有5.4毫米,但含水量却高达12.7%,因此系统自动发出了地质灾害蓝色预警。“蓝色预警表示这里发生地灾的风险比较高。”张琳说。

  这些数据究竟从何而来?当记者驱车抵达塔子坪滑坡隐患点时,发现了一些“端倪”。点位上,不均匀地浅埋着4个地表倾斜仪,实时监测坡体倾斜变化量。孔压计也埋在坡体中,用于监测土壤含水率。不远处,还有一个用栅栏围住的雨量站。

  这些都是“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的前端设备。“倾斜仪每10分钟传送一次数据,雨量站、孔压计每小时更新一次数据。”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杨彪山介绍,前端所有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都会传输到后端的系统,系统再利用数字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若结果超过临界值,就将自动发布预警信息。

  杨彪山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塔子坪滑坡隐患点的专业监测设备开始运行。如今发布的每一条预警信息,都是在过去的海量数据积累之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得来的。

  成都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有3438个,仅一个隐患点的预警,对全市防灾有什么意义?“成都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灾隐患点都分布在龙门山区域。我们在这个区域内选择了5处具有代表性的隐患点开展专业监测研究,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出该区域降雨诱发地灾的临界值,有效提高风险预警的精准度,对区域防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杨彪山说,除目前已经建成的5个专业监测点位之外,还有5个点位正在建设中。

12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