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成都市健身及体育消费调查报告”
昨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成都市健身及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全民健身重视程度较高,近五成受访者每周健身2-3次;但市民在体育锻炼及体育服装、器材、读物、赛事观看等方面的消费水平不高,市场消费潜力有待释放。
■报告
老年人每周锻炼时间最长
报告显示,成都市民具备一定的健身意识。45.8%的人每周健身2-3次,23.4%的人每周健身4-5次;89.3%的人每次锻炼2小时以内,其中锻炼1小时以内的占47.2%、1-2小时的占42.1%;53.8%的人每周锻炼6小时以内,平均每天不足1小时。
同时调查还发现,56-60岁受访者每周健身时间最长。根据分析,从16岁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市民每周健身时间呈递增趋势,在56-60岁到达最大值。具体来说,16-25岁的平均每周健身1-3小时,26-35岁、36-45岁、46-55岁的平均每周健身3-6小时,56-60及60岁以上的平均每周健身6-9小时。
成都人最爱跑步快走散步
调查发现,从健身方式来看,“散步”“跑步”“快走”是市民选择的主要健身方式。据调查,44.6%的受访者同时拥有两种健身方式,健身方式并不单一。在关于“主要的健身方式”问题中,具有绝对优势的前三种方式分别是“散步”“跑步”“快走”;之后依次为球类运动、舞蹈类运动等。可见,市民的健身方式仍然较为传统,有场地及技能要求的健身方式尚不热门。
在问及“更喜欢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健身项目(如跑步、瑜伽等)或几个人配合完成的健身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时,45.3%的受访者更喜欢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健身项目;在关于“更喜欢户外健身还是室内健身”的问题中,57.7%的受访者更喜欢户外健身。
对于市民健身的原因,“提高健康程度”是绝大多数市民健身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瘦身和保持体形”和“兴趣爱好”。从体育消费来看,近七成受访者每年会购买运动服装和器材,但花费不足1000元。68.0%的受访者每年花费1000元以内购买体育服装、器材;17.3%的受访者每年在这方面无任何花费。在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上,花钱与不花钱的人各占一半。44.6%的受访者,每年花费500元以内用于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46.5%的人在此方面无任何花费。
■意见
建议增加公共健身设施
调查还发现,五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小区、公园的免费公共健身设施数量不充足,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据调查,59.1%的受访者认为免费公共健身设施(如健身器材、球场等)数量不足;54.0%的受访者认为公共健身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多数市民认为广场舞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音乐声过大,影响周围居住群众休息或正常生活”“场地不足,时常挤占公共道路、停车场等,侵害他人利益”以及“政府对广场舞的监管不到位”。
也有受访者提出意见,当前,市民更喜爱户外健身活动,“公路”“小区”“自己家中”和“公园”是最主要的健身场所。然而,一方面公路健身存在着安全和健康双重隐患,另一方面公园、专业场馆和公共健身设施数量明显不足,造成了市民健身的诸多不便。建议政府加大对公共健身场所和设施的投入,修建并合理布局公园、广场等,提高场所设施的利用效率,加强后期维护保养,减少扰民、确保健身者生命财产安全。
(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