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诺奖得主做出相同选择 落户成都高新区

2017-01-03 06:26:1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熊筱伟

国际人才城效果图。成都高新区供图

诺奖得主迈克尔·毕晓普与成都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 熊筱伟 摄

同样落户成都高新区

同样从事全球最前沿科技研究并寻求成果转化

聚焦

2016年12月30日,历经10余个小时的飞行,从美国来蓉的迈克尔·毕晓普已是腰酸背痛。说起这事儿,这位因阐明癌症起源机理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巨匠莞尔一笑,“以后每年来多了,可能就会习惯。”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当天,全球唯一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所——毕晓普癌症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区揭牌成立。作为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他将每年飞来成都常驻,引领并指导研究所开展精准抗癌新药研究。

迈克尔·毕晓普并非第一位落户成都高新区的诺贝尔奖得主。成都高新区已先后柔性引进邵斯达克、夏普莱斯、约翰·戈登及毕晓普4位诺奖得主,他们分别在当地建立研究机构,开展前沿技术交流及科技项目合作。

区域之间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诺贝尔奖得主,为何短时间内纷纷落户地处内陆的成都高新区?

□本报记者 熊筱伟

A

诺奖得主们的选择

在此从事前沿科研并寻求成果转化

“虽然还没有开始工作,但这里(研究所)已经是世界顶尖的癌症研究机构了。”揭牌仪式上,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所长杨顿半开玩笑地说。

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毕晓普教授的选择。该研究所瞄准下一代精准抗癌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探索方向为合成致死、靶向疗法、驯服疗法——这是全球癌症治疗的最前沿,也是毕晓普当前最关注的研究重点。而该研究所,就此成为他在全球最重要的研究与成果转化机构之一。

如果将时间放宽到一年左右,会发现诺奖得主们的选择惊人相似:同样落户成都高新区,同样在这里从事全球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并寻求成果转化。

2016年3月,“邵斯达克-四川大学大核酸研究院”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揭牌。根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签署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哈佛大学等全球科研机构在核酸技术领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等资源,推动大核酸研发及产业化发展。

一个月后,又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巴里·夏普莱斯来到成都高新区,他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就合作建设“中美前沿生物医药夏普莱斯产业研究院”达成一致。该产业研究院将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等3个委员会,并搭建免疫治疗药物平台、精准医疗平台等5个公共技术平台,依托诺奖团队整合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链相关企业资源,力求在科技研发、人才引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实效。

5月,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戈登将在此开展前沿技术交流。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