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若伊爱尔兰餐吧老板瑞德。本报记者 郝飞 摄
2月22日上午11点,位于成都市锦绣路的麦克若伊爱尔兰餐吧开门营业。西班牙鸡胸饭、蜀味蒸宝、牛腩午餐、猪肉烤派……均价仅30元的各色午餐,吸引了众多食客光临。从2015年10月开张以来,一年365天,一脸大胡子的餐吧美国老板瑞德总会按时迎客。
距离这里不到3公里的桐梓林南路,则汇聚着来自美国的麦克披萨、来自法国的杰伍多拿滋、来自马来西亚的可美马来西亚餐厅等外国餐厅。新兴商圈成都IFS国际金融中心和远洋太古里,每到晚饭时,众多外国菜餐厅总是挤满食客。
这便是“美食之都”今天的模样。仅仅十年前,外国餐厅在成都还是凤毛麟角,提供的菜品也大都是牛排、意面等“大路货”。随着成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程度日渐加深,越来越多的正宗外国菜餐厅扎根成都,在满足食客胃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充当了文化交流的使者。
人物故事
带着四海美食“投奔”成都
“忽如一夜春风来”,成都的外国餐厅已不仅仅是牛排、意面的天下。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足不出成都,老饕们便能吃遍四海佳肴。
头戴藏青色贝雷帽,身着灰色的工作服,胖胖的脸上永远洋溢着温暖的笑意……走进位于远洋太古里的格拉帕意大利餐厅,主厨彼得总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看起来颇为老成持重的彼得,其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90后”,他也是目前成都餐厅中少见的意大利主厨。
格拉帕意大利餐厅的厨房,彼得正在忙碌。 本报记者 田为 摄
1991年,彼得出生在西西里岛的阿德拉诺。来成都之前,他在餐饮学校学习了5年,并先后工作于意大利和深圳。“我在深圳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一位美丽的四川女孩。她告诉我,成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社会经济很有潜力。”
2016年6月,彼得来到成都加入格拉帕意大利餐厅,很快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成都和我的家乡有很多共同点,人们都非常友好,都有很多独特的美食。”彼得已经爱上了串串、冒菜等成都辣味饮食,而在日常工作中,他也能使用简单的中文与顾客交流。
彼得从事餐饮行业,很大程度上源于母亲高超的厨艺,这与来自美国的瑞德颇为相似。“小时候看妈妈做饭,就像在看魔术表演。那时我经常溜进厨房,偷吃妈妈做的菜。”瑞德的美国外公和爱尔兰外婆相识于二战期间,他后来也因此掌握了不少爱尔兰的烹饪技艺。
5年前,瑞德因故辞去在美国担任的工程师工作,来到成都看望朋友,没想到从此就留在了这里。他在成都教过英语、做过糕点,还遇见了来自江苏的爱人——和瑞德一样,她也喜欢成都悠闲自在的生活和美食。2015年10月,瑞德的麦克若伊爱尔兰餐吧正式开业。
随着成都国际化的脚步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餐厅汇聚于此。其中既有外国友人开设,也有中国人经营的纯正外来美食。今年春节前,位于远洋太古里的苏坦中东料理开始试营业,这也是继十年前开张的苏坦土耳其餐吧后,郭琳在成都经营的第二家土耳其餐厅。“以前旅游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土耳其菜,跟老家西安的饮食比较接近,总是能引发我的乡土情结。”郭琳原本在一家企业工作,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固定生活,于是瞅准成都缺少正宗土耳其餐厅,辞职下海创办了苏坦土耳其餐吧。很快,餐吧获得著名旅行指南出版商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推荐,不少中东食客慕名而来。
空间故事
将外国风景“搬到”蓉城餐厅
装潢设计是人们对餐厅的“第一印象”。成都的外国餐厅,不遗余力地让视觉贴合味觉,它们希望在端出拿手的菜品之前,首先征服食客的目光。
可美马来西亚餐厅隐藏在桐梓林南路,走进看似“袖珍”的店面,内部装饰充满浓郁的南洋风情:马来西亚传统服饰,节日、喜庆场合使用的水牛皮鼓,形似糕点模具的游戏设施……
这些装饰品,均为餐厅创始人张耀汶从家乡马来西亚带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只风筝,它们被设计成飞鸟或月牙的形状,描绘着繁复的色彩和纹样。张耀汶介绍,马来西亚人痴迷风筝,他们把风筝作为装饰品挂在自家墙上,每年4月份稻田收割之后,举行放风筝活动庆祝丰收,还会定期举办国际风筝节。
美食也需要“包装”,成都的外国餐厅普遍重视“第一印象”,在店面的装潢设计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大程度地提升文化附加值。
十年前筹划开店时,郭琳在设计上费尽心思,希望这里成为自己对土耳其记忆的缩影。她根据在土耳其拍摄的照片,在餐吧内还原出拱顶、地板、墙面花纹等建筑细节,装饰品和摆件同样精挑细选。土耳其的热气球旅行非常有名,五彩斑斓、漫天飞舞的场景令人震撼,郭琳搜集了很多热气球装饰品,悬挂在餐吧的屋顶上。每次外出旅行,郭琳都会带两个空箱子,用来装在当地搜罗的纪念品。“比如喝红茶用的银勺子,全是我在国外一把把淘回来的,每把都不相同。”
瑞德发现,中国食客似乎有“社交恐惧症”,一旦发现外国人较多,往往会更换一家餐厅,同时饭后随即离开。而在他的构想中,麦克若伊爱尔兰餐吧应该让人放松交流。因此,除了卡座和吧台,餐吧内还有活动区域供人交流,还有有趣的类似冰壶的沙狐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