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300余载 成都龙泉刘氏家族年年舞龙祭祖传家训

2017-03-20 06:29:39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刘波

刘氏族人舞龙祭祀。

“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富不丢书,穷不丢猪;帮人不图报,受恩不相忘;吃得了亏,打得拢堆……”

淅淅沥沥的春雨浇湿了整个村子,向大马路延伸的机耕道旁,闲置的几块菜地被碳屑填平,私家车横七竖八排得满满当当。

塑料雨棚下,600多人的坝坝宴场面闹热。这里是成都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一年一度的春分祭祖传家训活动如期举行。

坚持300年豢龙后代舞龙祭祖

3月19日上午10点,600多位刘氏族人已经落座。这之前,男女老少已排班论辈地祭拜完祖坟。突然,一阵锣鼓作响,一条彩色的龙由舞龙人带着跃入院中,脚步辗转腾挪之间,彩龙随之起伏游移,好似腾云驾雾欲一飞冲天。舞毕,彩龙穿过小巷,被请进了后院的祠堂,龙灯致福开始……

舞龙祭祖,这样的仪式在刘家大院已传下300多年,从入川之初就开始。刘氏族人自称“豢龙”家族,举证来自刘氏祠堂旁一块光绪十二年的墓碑上镌刻的碑文:豢龙后代家声远,破楚苗裔世泽长。还有一本《刘氏族谱》,第一代“刘累”被记载为夏朝专职养“龙”的御龙官。

为了纪念曾经驯养过龙的刘氏先祖,后人用竹扎成龙型,舞动起来,以祈望祥瑞永在人间,由此世代相传。

刘氏族人刘发明说,本支刘氏是雍正年间从江西省赣州府远县南水乡太平堡下河田迁到四川,入川之初舞龙曾一度暂停。据说由此导致家族极为不顺。有鉴于此,入川始祖刘立琼、刘立璋毅然决定重新恢复舞龙。后来族人又确定了每年春分之日舞龙祭祀先祖,延续至今。

分散700年同宗兄弟再聚首

无独有偶,十几公里外的龙泉驿区洪安镇,十多天前也兴起了一场祭祖活动。这场名为“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刘氏宗元公后裔祭祖暨宗元公联谊会成立大会”活动现场,也出现了舞龙队。

会“豢(huàn)龙”的刘家有两处?记者从当事人刘德忠那里得到答案。19日,刘德忠出现在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作为出席嘉宾,他今天的身份是“同宗兄弟”。

“那天,是这里的‘龙’到我们那里舞的,”根据刘德忠的介绍,这是一次礼尚往来,也是一次700多年后的“再聚首”。原来,洛带镇宝胜村的刘家与洪安镇化工新村的刘家本是同宗,“刘家第154世祖刘广传有杨氏和马氏两位夫人,共生了十四个儿子,其中杨氏生了老七刘巨波,马氏生了老八刘巨涟。”刘德忠说,2016年初他根据族谱记载到广东寻根,才发现自己所在的刘氏家族是刘巨涟这一支,而宝胜村的刘家在刘巨波名下。

“1367年,刘巨波和刘巨涟兄弟分开。”由此刘德忠觉得,这是分散700多年后同宗兄弟的重逢。除了双方祭祖时互相走动,两地的刘家人还一起设计出了各自“刘家大院”的会徽,“除了字体不一样,其他都是一样的。”

成立宗亲联谊会每年表彰家族“先进”

“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富不丢书,穷不丢猪;帮人不图报,受恩不相忘;吃得了亏,打得拢堆……”600余人的齐声诵读,把刘德忠的注意力拖到舞台上。

此时,刘大荣站在台上,一句一句带着刘氏宗亲诵读刘氏家训家规。庄严肃穆,铿锵有力,每个字都从诵读者的心底蹦出。

接下来,一轮颁奖环节把现场气氛提到了最高度。“……全体族人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刘氏家族中涌现出一大批值得表扬的好家庭,好宗亲,好媳妇,好儿孙……”主持人嘴里念的,是关于表彰的决定,对象包括刘氏族人。

从台上拿下红色证书后,获得“刘家大院好媳妇”荣誉的叶荟群腆腆地跑进人群,“以后更要好好照顾你婆婆咯”,旁人开的玩笑,让叶荟群有些不好意思。

刘发明说,根据刘家大院宗亲联谊会的决定,表彰模范不仅是这一次,以后每年都要评选。“激励刘氏族人不忘祖宗家训家规,并将其发扬光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实习生夏蔓摄影报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