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藏经洞文物推进了多个学科研究

2017-03-26 05:32:2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  成都博物馆供图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办以来,不断有专家现场解读敦煌之秘,让参观者对敦煌的了解更加深入。

  3月 25日,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亮相成都博物馆,以《壁破天惊———藏经洞的发现及其价值》为题解密敦煌藏经洞。 罗华庆说,敦煌藏经洞文物是人类近代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发现,对研究中古时期中外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并推进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本报记者 何浩源

  手抄经书见证中国文字楷体化

  罗华庆说, 敦煌藏经洞文献包括了从西晋到北宋的 5 万多卷墨迹,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 是研究中国文字楷体化历史及其书法艺术最丰富、 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敦煌文献的书体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被称之为“经书体”。“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 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们详尽地记录了中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 在敦煌文献中还藏有三种唐代拓本,有欧阳询书《化度寿岂禅师塔铭》、 柳公权书 《金刚经》、李世民书《温泉铭》,甚至还有王羲之17帖临本3帖。这些拓本和临帖极为宝贵, 是罕见的唐代墨迹珍品。

  在敦煌文献中还保存了许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卷。有梵文、蒙古文、西夏文、吐蕃文等,其中以吐蕃文(古藏文)数量最多。这些写卷均系毛笔或硬笔书写,相当工整流利,富有节奏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在罗华庆看来, 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 乃至魏晋书法艺术发展史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官私文书留下中古社情民俗

  罗华庆说, 敦煌藏经洞的经书绝大多数都是宗教文献。 藏经洞中的世俗文献,数量虽少,但学术价值却极高。 这些世俗文献以其内容广博、材料稀见闻名于世,推进了中世纪中国和中亚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这些文献中有非常珍贵的古写本,可用于校勘。还有不少佚失千年以上的古书以及大量的官私档案文书,是研究中古历史、社会生活、风习民俗、寺院经济等的第一手资料。使人们对唐代法令及其在古代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获得了全新的认识。“比如文献里面就有唐朝时期的账本, 通过这些账本,就可以了解唐朝人是怎么做生意的。”罗华庆说。

  敦煌文献还保存了70多种医药典籍。其中敦煌写本《新修本草》具有独特价值,虽然是断篇残简,但为现存最早传本,仍然弥足珍贵,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了依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