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态控制规划"制定完成 "两环两山两网"守住生态底线

2017-03-28 06:41:32来源:天府早报编辑:陈乐

■天府早报记者周琴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从成都市规划局获悉,成都已制定完成了《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提出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全域生态控制体系;建设成为生态格局稳固,生态环境宜居,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规划目标。其中,《规划》提出,重要生态绿隔区内建设用地总量实行减量控制,提出禁止建设项目负面清单。

名词解释

“两山”为龙门山和龙泉山生态屏障。

“两环”为环城生态区(一、二圈层城镇之间的生态隔离带)和第二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生态隔离带(二、三圈层城镇之间的生态隔离带)。

“两网”为市域绿道网和河流水系网。

成都全域将划分为四个管控分区

据了解,《规划》是成都市开展“2017成都生态守护行动”的重要依据,将通过划定全域生态要素管控分区;分类明确生态要素控制边界;加强生态用地内的建设管控等几大规划举措实现“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全域生态控制体系;建设成为生态格局稳固,生态环境宜居,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规划目标。

首先,《规划》确定成都市域“两环两山两网六片”的生态总体格局。同时,基于生态功能的不同,将全域划分为四个管控分区,即生态保护红线区、重要生态绿隔区、一般生态绿隔区和城镇空间。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区、重要生态绿隔区对应生态格局中的“两山、两环、两网”;一般生态绿隔区对应生态格局中的“六片”。

同时,本次《规划》特别将城市蓝线、绿线和通风廊道一并纳入本次生态守护控制规划,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管控分区的划定,将有利于守住生态底线,保障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根据不同生态要素明确控制边界

《规划》通过坐标或自然地理边界等方式,根据管控分区的不同生态要素,明确控制边界。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进行空间叠加,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通过立碑定界的方式明确控制范围,共设置界桩956个。

重要生态绿隔区中,龙门山和龙泉山通过坐标定界明确管控边界。都市核心区生态环、双核郊野公园环通过道路、河流、绿地等明确管控边界。岷江和沱江水系网包括金马河、走马河等市域27条主要河道和重要湖泊水库,按蓝线外侧200米设置控制带。重要交通干线廊道按高快速路网道路红线两侧各50米设置控制带,铁路两侧未出让的土地按距离已规划轨道中心线40米控制用地,建筑退距不小于10米。已出让土地保留原30米用地控制,建筑退距不小于10米。同时,为防止城镇粘连发展,规划以城市用地边界线为基准,向外拓展1至2公里范围作为控制带。

为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划》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管理控制按《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执行。

将落实一、二级通风廊

此外,针对大家广泛关心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和城市雾霾问题,《规划》将在编成都新总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中提出的一、二级通风廊道予以落实,在细化明确其管控边界的同时,还对通风廊道宽度、通风廊道内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利于形成贯通性通风廊道的建筑布局形式和建筑体量等方面提出了规划控制要求,促进郊区生态冷源与城市中心连通,改善城市风环境和热环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