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3000人在杜甫草堂参与《春夜喜雨》朗诵,让这里成为诗的海洋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整齐划一,洪亮的诵读声在杜甫草堂的翠竹苍松之间回荡。
昨日,是世界读书日,成都诗词大会特别行动——“最美诗词《春夜喜雨》·杜甫诗歌吟诵会”来到了杜甫草堂,超过3000名热爱诗词和朗诵的市民参与了《春夜喜雨》的朗诵,让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增添了一份诗意。
草堂诵诗
本地人和游客以诗“会”杜甫
读书破万卷,吟诗最传神。昨日,杜甫草堂成了诗词的海洋,春夜喜雨园、花径、茅屋……诵诗的声音在杜甫草堂的多个角落回响。超过3000名热爱诗词的朗诵者齐聚草堂,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在杜甫当年居住过的地方,用杜甫的诗词向这位成都人千年前的老邻居致敬。
《客至》《绝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赠花卿》……朗诵者中,有三四岁的儿童、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旅游至此的异乡人,大家动情朗诵着流传了千百年的诗篇,一首首诗词在草堂的亭台楼阁、苍松古柏回荡。从北京来成都旅游的王海林先生一家被诵诗的声音所吸引,“没想到成都的文化氛围如此浓厚,我们也情不自禁参与进来,大家用诗词致敬杜甫。”带着孩子专门来吟诵诗歌的刘元说,他从报纸上看到活动的预告后就报名参加了,希望孩子在这样具有仪式感的活动中领略诗歌的厚重。
除了诗词朗诵,来自成都市文化馆,师承蜀派古琴传承人俞伯荪大师的著名琴歌吟唱家、蜀派古琴演奏大家,成都市非遗蜀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黄明康女士也用古琴和吟唱,演绎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草堂小学西区分校的小学生表演的诗意歌舞节目《我有一所房子》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专家赏析
小孩应多读杜诗,培养民族精神
昨日的活动现场,四川杜甫研究学会会长张志烈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也应邀来到现场,用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比喻为大家赏析了杜甫的《客至》《赠花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等作品。
张志烈教授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吟诵杜甫的诗词非常有意义,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人类传承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志烈感叹,他很高兴看到有很多孩子参与诵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杜诗最重要的就是他的人本主义精神,他一辈子都是心怀天下,装着天下人民。我特别赞成小孩读杜甫的诗歌,杜诗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教科书。”
祁和晖教授则感叹,这样的诵读活动非常有意义,“现在大家都喜欢碎片式的阅读,我还是赞成大家多读书。”祁和晖教授说,让她高兴的是,活动吸引了这么多小孩参加,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从小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爱上读书,对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都有提升。“很多年前我提出过‘书香成都’概念,现在国家又在提‘书香中国’,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只有看纸质书,才能体会到书香。”
三千人诵诗
放下手机,多看书,感悟经典
昨日的活动中,最具分量的当然是3000人诵读《春夜喜雨》。早在成都商报征集朗诵者时,就是应者如云,仅仅一天的报名人数就超过了3000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的带领,包括少陵碑亭、花径、大雅堂、茅屋故居、草堂北门、草堂南门等六大点位集结超过的3000人同时朗诵。那一刻,杜甫草堂被整齐洪亮的朗诵声包围,成为诗的海洋。
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世界读书日这天,众多诗词爱好者来到草堂,朗诵杜甫描绘成都的最美诗篇,“这是一件美事,也是一件幸事。”刘洪说,杜诗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家参与到读诗的文化活动中来,用实际行动参与建设文化之都、诗歌之城,而草堂也希望发起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放下手机,多看书,多看经典的书。
1000多年前,杜甫在最落魄的时候来到成都逃难,一间茅草屋成了他安身立命的地方。刘洪说,在成都的这3年多时间里,杜甫留下了200多首诗篇,成都优美舒适怡人的环境让他颠沛的一生中有了短暂的舒适,留下了《春夜喜雨》《蜀相》《客至》《绝句》这样充满着生活趣味的诗句。历代文人把草堂当做心灵上的圣地,这里也是中国文人的心灵家园。正像诗人冯至所说,后人谈到杜甫时,可以不提他的生地和死地,却不能不提成都。刘洪说,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杜甫生活过的13处地方,杜甫草堂当之无愧是最重要的一处。对于成都人来说,杜甫就是一个老邻居,而杜甫也用自己的笔,为成都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
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王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