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吏堰、鸡公堰和二道河三段河道咋这么难治

2017-07-27 08:23:30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编辑:林霜李彦琴

  三吏堰下段黑臭水沟的淤泥

  正在进行清淤作业的鸡公堰河段,附近居民反映臭味变淡了

  重拳治水

  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在与公众的面对面座谈中说,作为企业,应恪守社会责任严守排放标准,作为市民,也要从日常生活中爱护身边的每条河流。只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黑臭水体才可能从我们身边彻底消失

  曝光台

  淤泥,黑水,臭气,和蚊虫。这是困扰曾大爷多年的难题。2000年,因为修路拆迁,曾大爷一家搬到了三吏堰对面的房子,一住就是17年。在曾大爷看来,由于污染形成了黑臭水体,三吏堰这条看似普通的沟渠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吏堰只是武侯区出现黑臭水体的其中一条河段。根据成都市水务局的统计结果,截至目前,成都城市建成区的53段黑臭水体,已有50段水体水质达到治理标准,但仍有三吏堰、鸡公堰和二道河这3段至今尚未达到治理标准。

  为何这几段黑臭水体始终难以“治愈”,成都商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探访。

  三吏堰河段

  部分淤泥深度超1米 气味“很重”

  24日下午,记者来到曾大爷的小屋。这是一个普通的民宿,为了通风,家里总是敞开着大门,曾大爷坐在门前的藤椅上,静静地看着马路对面的三吏堰。“味道特别大。”曾大爷说,由于河道淤泥很深,加上成都最近的大雨,三吏堰以及周围的河道总是充满了臭味。夏天的时候,淤泥还会招来特别多的蚊虫,到了晚上走在路边“甚至会被蚊子叮上5~6个包”。

  后来,马路对面的三吏堰旁修了好几条绿色走道,但由于河道产生的臭气,附近居民通常不会选择这条道路。“我们一般就在河这边走走,或者去旁边绿化较多的走道,”曾大爷说。附近的其他居民告诉记者,三吏堰之前有人清理淤泥,但不彻底,长年累积,“厚的地方恐怕有一米多高”。淤泥是臭气出现的主要原因,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

  离开曾大爷家,记者来到了三吏堰旁,近距离观察河道内的淤泥。这里的淤泥呈黑色块状,体积巨大。由于厚度不一,有些地方还会有一条条黑水流下,加上阵阵臭味,引来了不少蚊虫聚集。几位在附近打工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晚上骑车回家时每天都要经过三吏堰,发现“气味确实很重”。还有一位带小孩的男士告诉记者,大部分时候只有带孩子到旁边的绿化带走走。

  三吏堰旁,五六个工人正在进行清淤工作。领头的工人告诉记者,这个小队前几天刚到三吏堰开展清淤工作。这条明渠的总长为1573米,他们已经清理了其中一部分。“淤泥很深,加上成都这几天经常暴雨,工程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领头工人告诉记者,遇上大暴雨,工人们不得不先用机器把雨水抽掉,再下去挖淤泥,这样会对工期造成很大影响,但整个清淤将在这两天完成。

  鸡公堰河段

  全面整治正在进行 臭味变淡了

  除了三吏堰,成都还有哪些地方有黑臭水体?根据线索,记者随后来到了同在武侯区的鸡公堰(华兴段)。与三吏堰不同,鸡公堰的一侧为了拓宽河道,正在进行拆迁工作,而另一侧处在绿化带旁的河道正在进行清淤工作。

  吴先生和夫人是鸡公堰旁边不远处小区的居民。接受采访时,他们正在河道边的绿化带散步。吴先生告诉记者,十几年前自己一家就来到这边居住,用他的话来讲,“我们见证了这一带的巨大变化”。现在的绿化带,曾经是一排排工厂,“有做玉石的,有做石膏的”,这些工厂订单充足,基本每天都会开工。后来,工厂进行了拆迁,污染源逐步减少。“也就这两年的事。”吴先生告诉记者,河道里污泥较多,一直以来虽在清理,但感觉不彻底。

  “这几天开始在清理淤泥,味道稍微淡了些,我们才出来散步,要是之前的气味,那才叫熏人呀!”说完,吴先生拉着夫人继续向前走去。

  二道河武青路段

  这里的味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二道河武青路段的河道,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24日中午,记者来到武青北路旁的二道河,这里有工人在进行清淤工作,河边原来的空地上堆积了大量半干半湿的淤泥。

  “大部分淤泥都是昨晚刚挖出来的。”周边居民告诉记者,前两天有工人开着卡车和挖掘机,把淤泥从河里挖出来,但是要等淤泥晒干后才会运走。一位抱着小孩的居民表示,飘来的气味“简直酸爽”。记者发现,离二道河仅10几米距离处,正好有一个居民区,一楼是商铺,两楼以上是小区住户。在清淤前,这里的情况如何,居民的生活是否受到了影响?

  王爷爷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之前下雨后,小区周围经常涨水,很不方便。”他说,“后来才整修了二道河,估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排水。”王爷爷家里楼层不高,自从有了二道河,家里靠河边再也没有开过窗。他告诉记者,特别是夏天,“这里的味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离河最近的几家商户也有同样的困扰。由于在一楼,他们遭遇的臭味还要严重很多。“一阵风飘过,河里的味道都吹了过来,我们家的小孩都不允许在门口玩耍了。”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邹悦 杨甦 黄尚斐 摄影记者 王红强 刘海韵

  对话相关部门

  工作中遇到了问题 28日前会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记者联系采访了武侯区统筹局负责人,“我们确实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该负责人表示,2016年以来,武侯区启动了全区12条14段黑臭水体整治,其中11段已经达标,但鸡公堰、二道河、三吏堰下段治理后效果未达到预期。

  在整治中,鸡公堰、二道河、三吏堰下段三段河道周围的居民太多、作业面太少影响了施工进程。 另一方面,由于这三条河段属于城乡结合部,有些部分没有安装市政管网,生活用水直接进入河道。之前安装过截污管道,该负责人说,“安装不久后复查,不仅发现管道有被人为破坏的情况,而且还不时出现新的直接排放口,污水又进入了河道。”“但是这些问题近期都在解决。”他告诉记者,武侯区最近对河道沿线的部分房屋进行了拆除,不仅减少了排污,还为排淤设备提供了工作场地,这几天工人都在加紧完成整治工作。 “我们不回避问题,原来这里确实出现了黑臭水体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整治的决心很足,”该负责人坚定地说,“28日前,我们会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专家说

  四川省环境保护对外交流合作中心主任薛晞:

  成都市淘汰ODS项目 进展效果最为显著

  当给点阳光就“灿烂”的臭氧污染成为夏季空气污染“主力”时,关于保护臭氧层的关注热度也持续上升,目前成都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方面的进展如何?作为普通市民,可以为保护臭氧层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四川部分环保专家。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从2005年起,国家开始开展履约能力建设示范项目。四川省也参与了环保部组织的履约能力建设示范项目(第一期),并圆满完成了项目预期的目标任务,逐步淘汰了哈龙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目前,我省也申请开展了第二期项目,项目推进效果良好。”四川省环境保护对外交流合作中心主任薛晞告诉记者,从全省来看,成都市淘汰ODS(消耗臭氧层物质)项目进展效果最为显著。2015-2016年,四川省消耗臭氧层物质及含氟气体在线申报备案系统总共申报备案613家,其中成都市132家,占四川省总数21.53%。

  对于“我们普通市民可以为保护臭氧层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薛晞建议,首先,市民可以购买不含ODS的产品,并说服你所在的企业或组织采购不含ODS的产品,包括空调设备和保温材料等。在购买和安装含有ODS的空调等制冷设备时,也应选择规范的厂家,并进行定期维护。 “还可以选择到配备制冷回收设备和处理设备的维修站维修或报废含ODS的产品。”薛晞告诉记者,市民还可以尽可能多参与国际、国内及非政府间的淘汰ODS的宣传推广活动,对于一些非法生产、使用和进出口ODS的活动,应该有举报意识。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环保科普小知识

  怎么辨别臭氧污染?

  发生臭氧污染时怎么防护?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当臭氧在距离地面10km-50km 的高空时,它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被强烈的紫外线晒伤。而一旦臭氧到了距离地面10-100 米左右的近地面层,就变成了大气中的污染物。首先,臭氧浓度上升后,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其次,它是一种强氧化剂,一旦浓度超标后会促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一些挥发性的污染物,向颗粒物转化,并加速转化的过程。

  那么,我们怎么辨别臭氧污染?发生臭氧污染时怎么防护?成都市环保局建议,首先,可以通过关注“成都环保”的官方网站、公众微信和政务微博,了解每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看看当天的臭氧指数是否超标。并且,臭氧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如果你发现臭氧指数超标,或者空气中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时,应当减少外出,尤其是老人、孩童和爱美的女士,因为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短评

  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不仅是事关成都城市形象与宜业宜居品质的环保工程,更是关乎市民生活环境、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从2015年12月成都正式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至今,成都河道水质的改善有目共睹。但距离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仅剩5个月,成都城市建成区内的53段黑臭水体中仍有3段未达标,还有部分河段有“反弹排污”现象,这应该引起相关区县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鸡公堰、二道河等河段黑臭水体难治理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例如上游无来水、截污管道人为破损、周边居民私搭乱接排水管道等,但也不可否认,黑臭水体能否得到治理,首要因素还是取决于有关区县和部门的“决心”足不足、能不能在环保问题上下力气、动真格。

  前两天,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在与公众的面对面座谈中说,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信蓝天换不回,不信绿水不常流,不信青山不常在!绿水长流,根本上还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企业,应恪守社会责任严守排放标准,作为市民,也要从日常生活中爱护身边的每条河流。只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黑臭水体才可能从我们身边彻底消失。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