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龙湖边用镜头“打鸟”的城市猎人

2018-03-26 06:00:51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

装备豪华镜头“打鸟”的发烧友。

青龙湖现已记录野生鸟类200多种,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有近30种,包括难得一见的白尾海雕。

青脚鹬。

斑嘴鸭。

白骨顶。

白尾海雕。

成都人的春天系列报道2

成都,仲春。阳光灿烂,花木葳蕤。

清晨,一群野鸭子穿过弥漫的雾气,游弋到清幽的青龙湖岸边,湖岸四周游人稀少,那份静怡之美显得更甚。

湖边的一片小树林里,却挤满了人,数十只巨大的摄影镜头悄悄地从树影中探出来,一动不动地对着湖面。镜头后满是端坐的敦实男子,他们如同猎人一样在守候猎物。

许久,一只巨大的黄褐色大鸟掠过湖面,寂静的树林里瞬间传出一阵短促的惊呼,“来了!来了!”

短短几秒,此起彼伏的“哒哒哒”声响彻整个树林,他们,就是那群独钓寒江雪的“打鸟人”。自从去年12月15日,成都观鸟协会理事邹滔在成都青龙湖首次观测到大型猛禽白尾海雕后,热衷“打鸟”的摄友们几乎每日都架设在岸边,等候这只白尾海雕的表演。

1 大鸟俯冲 他连按了184张照片

“我拍的这俯冲画面太帅了!”手持600毫米镜头拍摄的华老师等大鸟刚飞走,就迫不及待地查看相机画面。就刚才那阵小骚动中,他连按了184张照片,有些发麻的手指在翻看中都显得没那么灵活。短暂查看后,他又和周围人一样机械式的端坐在小马扎上,整个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大家如同一尊尊雕塑,将手指放在快门按键上,等待大鸟的第二次出现。

被他们追捧的大鸟是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大型猛禽白尾海雕。其头、颈呈现淡黄褐色,有纯白色呈楔状的短尾,飞翔时两翅平直,常轻轻扇动。飞行一阵后往往会来一个短暂的滑翔,姿态之优美,如同空中精灵一般。

据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沈尤介绍,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格陵兰岛,越冬于朝鲜、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在中国境内较为罕见,1992年在新疆首次发现,冬季于10月-11月会迁到越冬地,春季最晚于3月-4月离开越冬地。

2 顶级拍客 配10万元的超长远摄镜头

成都青龙湖湿地野生鸟类众多,根据成都观鸟协会连续多年的观察统计,青龙湖现已记录野生鸟类200多种,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有近30种。

野生鸟类惧怕人类,很难被人近距离观察,在自然环境中直接观察有很大难度。它们稀有,难见,很难接近,想要留下它们不可重复性的珍贵影像,照相机就有了用武之地。越少越小的鸟类备受追捧,就是奉行了“物以稀为贵”的定理。

被人俗称的“打鸟”是指为了拍到理想的鸟类照片,摄影爱好者必须远离鸟类用长焦镜头拍照,这些长长的远摄镜头瞄准鸟群,就像打靶一样。为了拍到这些精灵的照片,背着几十斤重的设备钻山沟、涉浅滩,一等一整天是常事。

据资深鸟类拍客王振刚介绍,拍摄鸟类摄影器材宜为数码单反相机加上焦距400以上定焦镜头。动辄数万元的400毫米定焦镜头只是“打鸟”的入门款,很多顶级拍客,除了装备连拍速度、对焦速度极快的顶级单反机身外,还会购置几只价格接近10万元的超长远摄镜头,“打鸟”真的是很发烧。

3为了观鸟 一年三分之一时间在山里

白尾海雕是第一次被观测到莅临成都越冬。

去年12月15日,成都观鸟会理事邹滔在冬日半晴半阴的正午,偶然于青龙湖捕捉到这种食物链顶端的猛禽。

今年30岁的邹滔,在观鸟、拍鸟的这个圈子里,是妥妥儿的年轻人,但从资历来说,他已经是很专业的观鸟者了。“小时候,我爸常端了火药枪去打鸟,因为想改善伙食。”邹滔的幼年在仁寿彰家镇度过,依山傍水,屋后有竹林丛丛,“没想到吃着吃着,我吃出感情来,再小的麻雀也是生灵,不愿意我爸打鸟了。”

年龄大一点,邹滔骨子里对自然的亲近依赖越发明显,开始骚扰老爸打鸟。每次老爸上山,他都跟去,看老爸瞄准了哪一个枝头,他就咋呼呼地去把树上的鸟儿赶走。老爸也无奈,骂一句小兔崽子,时间久了,老爸觉得没劲,就放弃打鸟了,连火药枪都上交给派出所了。

现在邹滔都能够扳着手指头数,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鸟儿,“朱颈斑鸠、白颊噪鶥,还有董鸡。”大学毕业后,他到贡嘎山自然保护区当了一年志愿者,从此走上自然保护这条职业道路。

而这条路的入门,就是观鸟。邹滔一年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山里度过,所以回到成都的时候,他会觉得有点寂寞,“动物不怎么常见了,兽类脚印也看不到。”

寂寞的邹滔背着相机,开始在成都的大小公园里徘徊,白鹭湾、青龙湖,处处留下脚印。青头潜鸭、白尾海雕,也被他定格在相机里。

4百年变迁 成都为观鸟发源地之一

城市里少见野生动物,观鸟成为现代人动物生态拍摄中,最常见、门槛最低的活动。许多人从观鸟开始接触动物摄影,也从观鸟开始了解生态保护。成都观鸟协会,就是在这样的趋势里,经过10多年逐渐发展起来的。

每年9月到11月,候鸟从北方飞往南方,全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中,有两条经过四川,成都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来此越冬,鸟类大量聚集在湿地滩涂觅食。春暖花开,到成都越冬的鸟儿们整装待发,往北飞去。

在更南的鸟类迁徙回北的路线上,成都是旅途上的一个茶馆,伴着红花绿叶还有大好阳光,就观鸟、拍摄来讲,这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刻了。

3月2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荷花池边,也有一群人屏气凝神。这里有最常出没的翠鸟,如果能拍到入水捕鱼的那一刹那,是摄影者值得炫耀好几天的事。作为成都观鸟会推荐的成都十大观鸟地之一,这个池塘,几乎天天上演这样的场景。

时间倒推100年,第一次来到四川的美国人珍·鲍尔德斯顿女士与华西协合大学教授戴谦和先生结婚,从此定居于华西坝校园。从那个三月的春天开始,随后30年,她详细记录了以家为中心、方圆十多公里内看到的103种鸟类的居留状况。

这是中国观鸟著述的开山之作,也因此,成都被称为中国内地观鸟发源地之一。

5兵分九路记录到水鸟51种9060只

这个春天,成都观鸟协会的会长沈尤格外忙碌。

他筹备着要在本月底推出《成都150种鸟类观赏手册》,这可能是珍·鲍尔德斯顿女士1919年拉开成都地区观鸟活动序幕以来,成都第一本综合性本土观鸟指南。为此,沈尤已经酝酿了13年。

在过去的这个冬天,成都观鸟协会、德阳观鸟爱鸟志愿者协会、洪雅县国有林场的43位观鸟爱好者兵分九路,在成都平原、沱江、青衣江流域的17个区块进行了成都平原越冬水鸟的同步调查,记录到水鸟51种9060只。全球极危的青头潜鸭,今年再次出现在成都平原,这是这种全球存量不足1000只的珍贵鸟类,连续第五年到成都越冬。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与成都近10年来的水环境治理、城市绿道、环城生态区建设等措施息息相关。“成都平原的湿地以河流、湖泊等内陆天然湿地和水稻田、堰塘等人工湿地为主,为种类繁多、数量较大的鸟类栖居繁殖、迁徙和越冬提供重要条件。”沈尤说,反映湿地环境的健康状况,鸟类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水鸟主要以鱼虾、水草和水生物为食,食物充足可以说明水质环境的优良,表现水文环境的健康稳定状况。”

本月30日,成都市第三十七届爱鸟周活动将启动——我国从1982年开始,确定每年4月—5月的第一周为“爱鸟周”,而成都定在4月的第一周。

这项已经连续举办了36年的活动,参与者越来越多。“打鸟”的发烧友、开始接触自然教育的小朋友、普通市民、自然保护专业人士……过去12年里,成都范围内连续开展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基本掌握了成都市野鸟的种类与分布、变化情况。现在,成都的野生鸟类已有485种,白尾海雕这样的大型猛禽出现,意味着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杨雪摄影报道

|拍鸟指南|

记录鸟类

而不是强迫它们配合人类表演

随着观鸟、拍鸟活动近年来升温,有些拍摄者的不规范行为,让沈尤、邹滔等观鸟先行者觉得无奈。“有些人为了拍得更清楚,把鸟巢周围的枝丫清理掉,这样会让幼鸟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中,很容易被吃掉。”邹滔说,观鸟和拍鸟看似两码事,其实息息相关,“无论是否认识每一种鸟,都应该以鸟为本,是记录它们,而不是强迫它们配合人类表演。”

拍鸟和观鸟时也有一些基本要素:

1、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着装尽量接近自然本色。

2、尽量保持安静,避免惊吓鸟类。

3、不用任何不当的方法赶或话引鸟群。

4、观测鸟类过境时,谨记不可过度打扰,它们迫切需要休息进食。

5、拍鸟时,请勿追着鸟类拍摄或使用闪光灯,以免其受到惊吓。

6、不可为了观鸟或拍鸟乱折花木,破坏候鸟栖息地及植被生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