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眉资并肩“作战”,构建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

2021-07-14 09:08:45来源:红星新闻编辑:覃贻花

建立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合作机制、印发实施2020-2021年冬季污染防控攻坚联动执法工作方案、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联防联控试点、构建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一系列举措,是成都与资阳、德阳、眉山一体化发展的“成都都市圈”,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不断“破壁”尝试。

同顶一片天,同饮一江水,成都都市圈内如何构建生态环境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这是这两年摆在成德眉资四市面前的一道新命题。“近年来,成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按照《成德眉资同城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方案要求,力争到2022年,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如何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市并肩作战!

成都与德阳交界区域,彭州、什邡两地执法人员组成的联合行动组兵分两路,以暗查、暗访等方式,开启了一场突击检查污染源现场的行动……

这是成都都市圈协同发展,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现场案例。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为规范和提升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管理水平,3月30日至4月1日,成都市充分发挥移动源污染防治龙头带动作用,主动跨前做好服务,与德阳市积极对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率先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机动车检验机构联合检查试点工作。

“通过核查过程数据、追溯检测视频、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德阳市6家机动车检验机构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检测设备、企业管理、系统软件等问题,检查组约谈了德阳市监管平台供应商、检验机构及其设备供应商,要求检验机构进行全面整改,提高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要求检验监管平台供应商和机构设备供应商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完善优化监管、检测系统软件,对问题严重者,在依法依规予以严格处罚和公开曝光的同时通报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由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撤销资质认定证书。

“通过本次检查,充分体现了成都积极探索城市间合作新模式,以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底线和管控要求为抓手,推动形成不同城市间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实现从4个城市向一个紧密协同的都市圈转变,有力助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还将研究建立都市圈区域内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含监督性抽测)和维修治理信息共享机制,杜绝检测不合格车辆异地检测,倒查不合格车辆经非本地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行为。同时,各市还将集中曝光一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公布一批被实施联合惩戒的机动车检验机构,对违规检测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以空气质量预报、联合会商为突破口

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事实上,污染防治攻坚战靠一个地方“单打”不行,要“合奏”“协奏”。回看成都历年的污染治理作战路线图,“推动区域联防联控”都是其中的关键一招。

“不断优化同城化格局、提升都市圈生态环境品质,我们以科技为引领,以联合执法为抓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一体化,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创新提出以空气质量预报和联合会商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为此,成都主动将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覆盖成都都市圈以及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数值预测预报系统作为技术支撑,对区域内空气质量中长期(月和季度尺度)及重污染预报进行联合会商,为区域内预警应急响应、大气污染管控、环境质量管理和重大活动保障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同时,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引入国内顶尖科研团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贺克斌等专家团队来蓉,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把脉问诊”,及时优化调整本区域管控措施,促进平原区内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工作,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此外,还建立了城市轮值制度,通过设置轮值主席一职,由平原区内各城市相关职责部门轮流担任,每月轮换一次。通过联合预警会商,科学准确地预判了秋冬季颗粒物重污染天气、臭氧区域性污染过程,各城市根据此结果,也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有效缓解了气象条件不利造成的空气质量污染加重趋势。

力争到2022年

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

大气、水流无边界,日前发布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有效改善。使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更加健全,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在成都平原早已不是件新鲜事。早在2014年,成都就与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乐山市、眉山市、资阳市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2019年,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进一步加强深化合作,签订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从优势互补共赢、信息资源共享、联动协同共商、生态环境共治四大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正积极构建生态环境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成德眉资同城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方案要求,力争到2022年,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到实施路径,在今年5月举行的推进成德眉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调研考察活动座谈会上,明确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同城化的措施,包括打造同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构建河湖水系“一张底图”等。

通过区域合作,成都与兄弟城市将加快推动龙泉山脉生态共保、灾害共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色发展示范区。据悉,目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同德眉资三市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牵头部门,建立了工作协商联动机制,并牵头制定了《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同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方案》。

为解决交界河湖治理执法难、管理责任不清等难题,成德眉资四市将以成都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水系“一张图”为基础,采集全量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和相关水利工程设施,形成水系矢量数据并录入系统,采用人工与程序、内业与外业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四市1:2000高精度水系 “一张图”,为四市河长制同城化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支撑。并建立巡检考核“一套标准”,实时掌握各级河长在线巡河动态、巡河频次和问题解决率,依据平台巡河记录,逐市逐河统计河长巡河履职情况,并实现智能考核通报。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