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主食化的四川之路,走得顺不顺?

2016-11-22 08:20:3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李淼

本报制图/卢浩

紫金都市农业公司的土豆馒头经销点已在成都市有140多个。

深阅读

农业部公布的《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马铃薯又名土豆。这意味着,土豆将逐渐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从副食变主食,形成万亿级市场。

2015年,国家拿出亿元资金在9省市试点土豆产品的主食化加工。作为全国土豆生产第一大省,四川选择了10家企业开展试点。

一年过去,土豆主食化的四川之路,走得顺不顺?

□本报记者 李淼 文/图

A热腾腾的土豆馒头背后

除了新的商机,更有国家粮食战略的调整与责任担当

11月18日,早上5时许,几辆运输车载着3万多个刚出锅的馒头,在夜色中从成都经开区四川紫金都市农业公司驶出。1个多小时后,馒头摆到成都140多个蔬菜或熟食店摊上。

8时许,青羊区东坡街道玉宇路857号菜先生蔬菜店,李婆婆递过3.5元钱,拎走4个馒头,装馒头的塑料袋上有一行字,眼尖的邻居们看稀奇:“这是土豆馒头?”

做土豆馒头生意的陈大贵也没想到,土豆主食化来得那么快。2007年,他的紫金都市农业公司探索将紫土豆加工成全粉销售,每吨三四万元,但走量有限。2014年,陈大贵试着在面粉里添加10%—20%紫土豆做成馒头,送给亲友品尝,反响还不错,就开始批发,“一天两三百个,小打小闹。”

感觉到商机,陈大贵2015年1月便花10万元引进一条馒头生产线,可日产4吨馒头。

那时,土豆主粮化才刚成为热门话题。不久,农业部正式回应土豆主粮化问题,并逐渐确定为国家级战略。

从南美舶来的一颗小土豆,曾经是许多人的“救命薯”,现在上升为第四大主粮,未来将成为国人的三餐主食,数百年间成功上演身份逆袭。

土豆做粮食,并非新鲜事。在我省大凉山等地,烤洋芋、煮洋芋,早就是老乡们饭桌上的主角。省农业厅农技总站负责人透露,我国早就以“5斤折1斤”将土豆计入粮食总产。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主编的丛书这样定位土豆:世界公认的“十全十美”营养食品,被称为“第二面包”“地下苹果”。“它含有人体所需全部7类营养物质,100克土豆的维生素含量相当于7个苹果,钾含量相当于两根香蕉,且富含膳食纤维,坚持食用马铃薯全粉达30%的馒头,血糖、血脂和胰岛素等指标也更健康。”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小虎说。

小土豆还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农业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提土豆主食化并非因为主粮短缺,而是为推进农业供需两侧有效对接,还可把不适合种小麦、水稻的土地腾出来,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土豆全粉可存放10年以上,无疑是国家战略储备的绝佳选择。

对四川来说,土豆还有重要意义。我省土豆种植大多在凉山、甘孜、阿坝等偏远民族地区。“如秋洋芋,亩产3000斤,纯收入可达2000多元。”省农技总站负责人透露,土豆主食化能增加销路、提高附加值,对贫困老乡脱贫增收来说,无疑紧迫而现实。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