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川籍抗战老兵苏国章:半生投军报国 半生悬壶救人

2016-12-10 05:29:35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陈乐记者:杨力

2016年11月22日,苏国章讲述自己的抗战故事。

苏国章检查患者病情。

苏国章为患者针灸。

保卫衡阳的中国守军。(资料图片)

增援衡阳的部队。(资料图片)

老兵档案

姓名:苏国章

年龄:96岁

出生地:成都

所属部队:中国军队99军补充团

经历:1939年参加抗战,后加入99军补充团,参与衡阳保卫战外围作战

口述实录

“我恨透了侵华日军,恨他们毁了我的家园。如果不是他们,我家的房子不会被炸,父母也不得积郁成疾而去世,兄弟姐妹也不会离家四散。”

“那时候的成都青年,想的大都是上阵杀敌。作为那个时代的青年,目睹了家园被毁、同胞被残杀,都会义无反顾地去报名参军。”

“我们还没抵达衡阳城,就被日军分化阻击了。每天早晨天未亮,就能听见日军飞机的声音,往衡阳城的方向飞去,沿路上也会听见一连串的爆炸声。”

“后来回到重庆,我才晓得我和二哥,竟然一起在湖南打过仗。那场仗我受伤离开了,他却战死在了前线。早晓得就跟他一起打到底了。”

望闻问切,捏针寻穴。老中医的针灸手法,在苏国章手上运用娴熟。

从《黄帝内经》的脉象经络,《本草纲目》的草药特性,再到《针灸甲乙经》的针灸疗法,他从“民国”时期入门传承,战争年代得高人点化,后自学开悟对症用针,有人送他“神针”称号。

2016年11月22日,气温急转骤降。成都武侯区百花西路,96岁高龄的苏国章依然坐不住,赶到儿子所在的诊所,察颜、问询、检查、点艾,一根根纤细的钢针,旋转进入人体穴位,手稳而快,不偏不倚,完成一位位患者的针灸治疗。

多年来,苏国章去过省内宜宾、德阳等地,以针灸治疗过众多患者,也以此养活了一家人。在不少人眼里,他是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鲜为人知的是,70多年前,苏国章还曾热血参军,奔赴湖南、江西等地参加抗战。

经历成都轰炸 愤然从军抗战

2016年11月,深秋转寒。苏国章离开德阳,正式来成都定居。

这些日子,96岁高龄的他,还是不愿闲不下来。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到儿子苏勇所在的诊所,接待病人,手法稳健地寻穴下针。

休息时间,他会喝上两口清茶,闭眼回忆一生中,令他最愤慨又自豪的抗战时光。

1921年秋,苏国章的啼哭,打破了成都市区东御街苏家的宁静。苏家主人名叫苏忠山,在这一带从事染纸生意。除苏国章这个孩子外,他还有6个子女。按家人的想法,苏家儿女长大了,会继承家里的手艺。

苏国章10多岁时,父亲让他去念私塾。传统的教书先生讲的大多是四书五经之类,“老教书先生讲了很多孔孟圣贤故事,还有不少的做人道理。”

原本平静的生活,因日军的侵略而被打破。1938年的一个夜晚,苏家已准备熄灯入睡,屋子突然剧烈摇晃,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当晚,日机对成都东御街、大慈寺一带,进行了猛烈轰炸。

等苏国章反应过来,快速跑出家门时,看到令他毕生难忘的一幕:四下都是火光,街道上的木质房屋,被炸毁、燃烧起来,还有人哭着寻找亲人。

后来,日机频繁对西南大后方进行密集轰炸,苏家的房子最终毁于一场轰炸中,活着的家人只好去郊外躲避。

后来,父亲苏忠山因病去世,母亲不久也随之而去。“我恨透了侵华日军,恨他们毁了我的家园。”

就在这时,一则征兵抗战的消息传来,他效仿几位哥哥,在征兵册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参与衡阳作战 目睹惨烈战事

征兵队伍出发,苏国章与一批青年穿着草鞋、打着布绑腿,带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徒步走往重庆等地,参加部队的新兵集训。集训完成后,他被分配到了99军补充团。

1940年左右,前线战事十分紧张,苏国章所在补充团接到命令往东前行。在他的记忆里,他们从重庆上船,沿着长江一路往下,马不停蹄地抵达江西,后驻守在太子码头一带,“日军当时还没打到这里,但时常有敌机来轰炸。”

1944年,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的城市攻防战,在湖南衡阳市爆发。面对6倍于我军的日军虎狼,第10军血战坚守。

抗战时,衡阳是国内第二大工业城市。当时的衡阳有“小上海”之称,但日机频繁的轰炸,让这座城市逐渐成为一片焦土。当时,11.6万多日军将衡阳城团团围住,气焰十分嚣张。

中国军队在仅有1.76万多名将士守城的情况下,前后历经47天时间,击退了日军优势兵力的多次进攻,打破了日军经由衡阳快速南下的企图。

战斗打响没多久,苏国章所在部队接到驰援指令,连夜赶赴衡阳参与作战。然而,支援部队还未抵达衡阳,就遭遇日军的猛烈阻击。

“我们当时还在外围,根本没法突破过去。”苏国章说,不仅是装备的差距,还有敌人提前布防,中国军队难以前进寸步。

遭遇日军阻击 刺刀战中负伤

“没能突破进去。”苏国章说,他们还未抵达衡阳城,就被日军阻击。

每天早晨天还未亮,他就听见日机的声音,看到日机往衡阳城方向飞去,沿路上会听见一连串的爆炸声。

“每天都有战友死去,死了又让新的人顶上去。”苏国章听到看到的战场,除震耳的炮弹声外,就是周围被炸伤、炸残的战友,以及焦黑的尸首,“看得多了,心里对鬼子更恨了。”

“鬼子很聪明的,他们只顾防守。现在想来,就是要拖死衡阳的守军。”在面对日军人数、装备等优势情况下,中国军队的支援部队始终无法突破阻击。尽管第10军的战士血战死守,但随着补给、增援的缺乏,战事越到后面越惨烈。

在焦急的战斗中,苏国章所在部队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战。“大家都杀红了眼,跟鬼子拼了命。”

苏国章挡下一个鬼子的刺刀,不料却被另一个鬼子偷袭,刺中后腰处,“全身都没力了,就昏倒过去了。”

“等我醒来时,已经送到后方治疗。”他还记得,后方医疗条件十分简陋,“病床就在桥下,或者破庙里,有消毒的药就很不错了。”

由于受伤严重,苏国章未能再上战场,随着伤病队员一路辗转回到重庆。

针灸治病救人 打动结发妻子

1945年,抗战胜利。苏国章在重庆拄着拐杖,参与了全城的欢呼。也是在修养时,他才知道,阻击负伤的那场战斗中,二哥也在衡阳附近参与作战,最终阵亡在那个战场。

“家没了。”苏国章没能回家,辗转到了凉山雷波县,在那里一待就是数十年。也是在那里,他有时间学起针灸,从一位抗日军人转变为一名中医。从凉山回来后,苏国章一路靠着针灸,养活了自己,也医治了不少人。1980年12月,他孤身来到举目无亲的宜宾。靠着十分娴熟的针灸本事,在当地靠治疗病人糊口。

“我路过一家人门口,听到有人说肚子痛。”苏国章说,那户人家的家主叫杨立荣,小儿子最近一直腹痛难忍,看了不少大夫都不见效果,“我自告奋勇地去看看。”

诊断完病情后,他给病人扎针。连续几天,病人的病情稳定了,他扎针救人的事情也传开了。后来,杨立荣专门找人做了一面锦旗送给苏国章。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要找他看病。靠着针灸手艺,他在宜宾有了临时居所,开起了小医馆。

1983年,在宜宾扎针治病的苏国章,接到一位腿受伤的女病人胡培仕。几次治疗下来,两人渐渐相识相知。胡培仕被苏国章的善良打动,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后来,两人带着子女离开宜宾,到了德阳定居。“开了个针灸馆。”随着时间推移,苏国章的精湛手艺传开,甚至有人不惜远道而来找他。

三次学习针灸 熟记中药典籍

如今,已96岁高龄的苏国章,依然坚持每天坐诊,且扎针手艺仍然稳健。

2016年11月22日,百花西路上,泛黄的银杏叶随风铺满街道。苏国章一边扎针,一边让患者放松。语气平缓,言语诙谐,开始讲起他的学医经历。

“‘民国’时候,我跟着一个姓吴的医生学过。”苏国章说,后来遇到抗战爆发,自己上前线参加战斗,这门针灸手艺就放了下来。

在湖南参战受伤后,他曾遇到一位和尚指点,让他再与中医针灸结缘。“抗战胜利后回到四川,一有时间就抱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甲乙经》这些中医书研究。”

“我的针灸手艺,绝对不是吹的。”苏国章说,年轻时他很谦虚,现在变得有些“骄傲”,“这些都不妨事,只要能把病治好就行。”

当天上午10点许,在亲友介绍下,15岁的小陈和母亲找到苏国章。小陈因腿痛已2个月未上学,去了很多家医院效果都不明显,“希望能快点把腿治好。”

“小姑娘,你这腿病应该不是最近才痛的吧?”小陈点点头,已经快10年了,只是最近特别厉害。苏国章很快开始消毒扎针,“不要相信一天两次就能治好,你这病得要些时间才能好。”

每日饮食清淡 睡前回顾一生

前半生投军报国,后半生潜心行医。如今,苏国章已把衣钵传给儿子苏勇。最近,苏勇把父亲接到成都,还专门安排了地方让他坐诊。

“拗不过他,每天都要坚持来。”苏勇说,老人毕竟已上了年纪,最后只同意他每天出诊一小时。

苏国章说,医术要不断学习和操作,才会有新的收获和进步,“我哪天停下来了,说不定就把手艺忘了。”

“有很多人问过我养生秘诀。”苏国章说,每天生活要有规律,要有规律地参加户外锻炼,每天饮食也要以清淡为主。

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做人一定要心平,不要有什么歪脑筋、花花心思,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就是了。”

最令人惊讶的,还是他的记忆力。年龄虽已近百,但记忆十分清晰。“脑袋得每天都动,记忆要每天都去回顾。”

他说,就如古人说的要“吾日三省吾身”一般,“每天睡觉前,我都会回想自己的一生,所以到现在我都还没糊涂。”

临近中午,诊所里的病人走得差不多了。苏国章有些不舍地起身,给最后一位病人拔针,嘱咐几句注意事项。

然后,他紧了紧衣服,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力实习生李琴摄影杨涛实习生蒋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