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米图强,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2016-12-13 05:39:2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李淼

深阅读

过去,川米一直以追求高产为目标,“稻强米弱”“川米不好吃”“川米不出川”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今,川米告别高产低端路,品种已不是核心问题,又有哪些障碍让川米急需突围?

12月9日,北京农展馆1号馆,2016四川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在此启动。

展馆进门右排第一展位的“女皇贡米”引来市民驻足。这是“四川军团”中唯一的稻米品牌。“这米咋是细的?”“四川也出好米?”“味道能跟东北米比么?”……广元昭化月光村水稻专合社副总杨仕刚不厌其烦,一遍遍答疑。

对川米的总体无感、对陌生品牌的犹豫、对品质口感的担心,是消费者的复杂心态。

不久前下发的四川农业供给侧改革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川80%水稻变为优质稻。正在征求意见的四川“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中,“川粮大米”紧随“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后,将成明确扶持的三个重点区域公共品牌之一。

川米图强,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李淼

川米

为何难出川?

四川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川米多走大宗低端渠道,川人也爱吃外地米

12月7日,新津花桥镇成都花中花农业公司。已是傍晚,厂区内依然机器轰鸣,大货车排队等待连夜装货。

“花中花”生产副总陈彬每天都要路过处于显眼位置的企业文化墙,墙上一句话时刻敲击在她心头:大米行业变革,巨头已成合围之势,四面楚歌正在响起……

“本土企业本来就不强,又被中粮(福临门)、华润(五丰)、益海嘉里(金龙鱼)等巨头碾压,以前还可走大路货,现在处境愈发艰难。”陈彬说。

这也是整个川米产业写照。四川是水稻生产、消费大省,常年种植3000万亩左右,总产1500万吨以上,面积、总产均居全国前列,常年大米消费在1400万吨左右。但长期以来,四川都是“稻强米弱”,川米大多走农贸批发等大宗低端渠道,中高档市场一直被东北粳米和泰国米垄断。省粮食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调入大米170万吨左右。

记者12月11日在成都双桥子家乐福超市看到,近百个大米品类中,本土品牌仅10多个品类,其中产地在四川的仅4种,其余多为五常、北大荒等东北、江西大米。在红星路二段的红旗超市,6种大米中仅有一种产自四川。

陈彬透露,花中花年产量4万吨左右,20多个品类中川米品牌只有三四个,如蜀中香米、彝家香米等,但仅占总量的10%,大量的还是外省米源。

中粮成都产业园位于新津,其办公室主任杨海涛告诉记者,该公司年加工10万吨大米,米源近7成是东北米,1成进口,川米不到2成。“推出过金花、金满仓等川米品牌,但在包装袋上并未突出四川米。”杨海涛坦言。

今年3月,吉林大米产业联盟核心企业携“吉林大米”统一品牌首次亮相成都;今年6月,湖北专程来蓉举办粮油精品推介会;西博会上,泰国大米、五常大米等强势来袭;还有走私米涌入……“紧邻四川的汉中,把川米运回去‘洗个澡’、贴个牌又卖回四川。”一位川米企业负责人透露。

1234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