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米图强,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2016-12-13 05:39:2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李淼

川米

卖不出好价钱?

优质品种未连片种植,未能实现优质优价;没有响亮的区域品牌,缺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引领

“种粮农民看重的是增收效益,企业看重的是开发前景和低成本、高产出。”刘代银说,因此育种人和推广者想力推的,种粮农民却不一定喜欢;消费者觉得好吃的,企业又觉得不划算。

各方受访者均认为,卡脖子的地方,在于没能“优质优价”。

四川曾拿出上亿元财政资金采购“川优6203”,大部分随项目免费赠给散户,每个县也只有2万-3万亩,未实现连片种植,甚至农户一块田都插花式种好几个品种,企业也未分类储藏加工。“混收、混卖、混加工,谈何优质优价。”刘代银说。

因为“川优6203”为世界育成杂交稻中最长粒,易断,需要加工时增加剥壳环节,但很多企业没有这个设备,导致碎米率较高。“每吨成本增加三五百元,企业自然不是很喜欢。”杨海涛说。

因为碎米率高,“川优6203”在粮食收购企业检测时很难上二级,要么按三级甚至更低收,或者干脆不收。“托市收购政策不仅抹平了优质优价,还对优质米产生挫伤,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蔡开泉补充指出。

而大米加工企业即使有订单生产,但因成本原因,少量订单加工完,又只能走低端杂谷加工的路子。“行情好时,农民往往又不遵守订单,卖给出价更高的贩子。”陈彬很无奈,订单农业还很脆弱。

新津一位种植大户告诉记者,当时县上曾让大户报名免费拿“川优6203”,却没人要,有的农民甚至领回去,转手卖了,再买便宜的冈优种子,“没有优质优价的话,农民肯定想种产量高、田间管理简单、抗性强的品种,能多赚钱。”

在省粮食局产业处处长王亚楠看来,品种已不是核心问题,卡在了品牌和平台。尽管涌现出花中花、宣汉桃花米、巴中翡翠米、攀星米业等品牌,但川米始终没有响亮的区域品牌、缺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引领。

“花中花”已是川米领军企业之一,年加工4万吨,与仅小包装米年销量就超百万吨的金龙鱼比,差距可见一斑。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