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魂

2016-12-27 06:47:3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吴梦琳

川人护宝

丝路文化传承川人功不可没

在负一楼的 《敦煌故事 千年流传》展厅中,将展出70幅由大师们临摹的敦煌壁画。如今,这些精美复制品也已经成为准文物。

鲜为人知的是,段文杰、孙儒僴、李其琼、史苇湘、欧阳琳……这些为敦煌壁画抢救性临摹做出巨大贡献的作者,均来自四川。他们在张大千之后,凭借对祖国文化瑰宝的热爱,从四川远赴敦煌。数十年如一日,用手中画笔留下了敦煌壁画的璀璨瑰丽。12月26日,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副院长罗华庆接受了记者采访,一一揭秘了三代四川人在敦煌的故事。王旭东动情地说,敦煌与四川有很密切的联系,几代四川人扎根敦煌,为敦煌文化奉献,四川艺术家功不可没。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自费黄金5300两

在展厅公共空间,著名画家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渲染得浓墨重彩。魏学峰说,正是70多年前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展出时引起巨大轰动,才开启了敦煌莫高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1941年远赴敦煌临摹壁画前,张大千早已是国内著名画家。为了寻找中国画的源头,他决定前往敦煌追根溯源。“当时正值战乱,张大千为了筹集路费、生活费以及临摹材料,抵押了自己收藏的两百多件宋元古画,向银行借得5300两黄金。”到了敦煌,原本只想临摹彩塑的他才发现这里的壁画才是国之瑰宝。原计划短时间内完成临摹的张大千,在敦煌一呆就是940多天,成为专业临摹敦煌绘画的第一人。

为了临摹壁画,张大千沿着水系方向,先给莫高窟编号,这个编号至今仍被国际敦煌学界使用。在阴暗的洞窟,张大千往往需要一手持烛、一手拿画笔。画洞顶壁画时,需要爬上木梯仰头看一眼、再低头画一笔;临摹底部时,又得趴在地上勾线着色。魏学峰说,即使张大千这样的大家,在临摹时也要经过数十次观察才能下笔,碰上繁复的画作,一幅画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虽然有学生、助手负责填色等部分,但佛像人物的脸部、手部等处,都由他亲自上阵。

张大千的临摹,绝非刻板照搬。魏学峰说,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风霜,已严重变色、古拙不堪,但张大千创造了复原临摹法:除了人物线条、场景忠实白描,色彩部分却用西域沙青、沙绿等颜料,还原了壁画原有的艳丽色彩。这些颜料里,有宝石磨成的粉末,为此张大千不惜重金购买。四川博物院至今仍保存着张大千临摹的183幅壁画,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中国古画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也再现了敦煌壁画原有的金碧辉煌。

锦枕 收藏:新疆考古所

蜀锦镂花织机 收藏:成都博物馆

船棺 收藏:成都博物馆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