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采访路上的故事

2017-01-03 06:12:2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陈岩

二○一六年,本报记者在汶川羌族聚居区采访。本报记者何海洋摄

经济观察,陪同读者已走到了第四个年头。

新年伊始,我们在封面版为读者准备的是一桌与平时不太一样的“菜”。我们收集了本报记者一年在外采访、奔波行走中经历的一些难忘的故事,整理出他们的感动与感悟。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同一个事物,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能看到不一样的真相。作为四川经济生活的记录者,改革发展的见证者,记者的这些采访,稿件早已见报,但背后的故事,你一定没有听过。

加布里尔的行李中带着争吵吗?

□本报记者 陈岩

2016年,我没有去德国,德国却向我走来。

像个至交老友一般,2016年,德国频繁地出现在四川对外开放的各个舞台上。“3年前,当我接到驻华大使任命时,特别激动,第一个反应就是带着妻子和朋友到一家叫天府四川的中餐馆吃饭。”去年9月,我在由外交部主办的四川省全球推介活动上遇见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他说,一顿美味的火锅奠定了他对四川的爱。

德国向四川走来,还要往前追溯。去年10月,德国驻成都总领事施恪在他履新一年之际接受我的采访时表示,深情回顾川德交往史——12年前德国就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是第二个在成都设立总领馆的国家。“来成都设领事馆的欧洲国家越来越多,我们感觉到了压力,所以想采取更多的积极措施。”

施恪口中的“措施”来得及时而猛烈——德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造访四川。

德国副总理兼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加布里尔的四川之行可以用“旋风”来形容:迅速、有力。“迅速”,在于时间短——11月2日下午5时抵达成都,3日中午就已飞离,马不停蹄地出席第十六届西博会开幕式、招待会,与中国政府官员密集会见……“有力”,在于意义大——德国是本届西博会的主宾国,加布里尔的来访也是德国联邦政府领导人首次出席海外展会德国主宾国活动。他率领110人左右的“巨型代表团”参会,其中包括来自拜耳、汉莎、西门子等公司的54名德国企业家。

诚意满满地来访,舆论却并不太平。因为此前有一起中资对德企的收购案被阻,德国媒体认为“德国对中国投资的开放度迅速下降”,这次访华“加布里尔的行李中带着争吵”。

我全程跟随这位带着“争议”而来的德国人,将他的多次表态汇集成稿,澄清争议。“德国乐见中国企业赴德的良好势头,并将一如既往地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个信息由本报开始,迅速传遍全网各大媒体,不仅促进四川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也为中德贸易贡献了力量。

去年还有一次采访令我难忘。在成都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里,我意外发现博世公司有一片区域被一家川企占据。其负责人说,因为本地配套率高,索性让一些川企搬进他们的车间生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比这更紧密的合作了。”

这或许是川德关系最好的印证了。

12345......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