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采访路上的故事

2017-01-03 06:12:2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陈岩

白皎: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本报记者 李欣忆

白皎,是一个煤矿的名字。名字皎白如玉,生产出的却是“黑老粗”的煤炭。强烈的对比,更让人心生好奇。

去年8月3日,我因采访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来到这里,觉得白皎如同《董小姐》那首歌里所唱:你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从宜宾市区出发,大约40分钟车程便抵达珙县,进入一条不宽的县道,再拐进矿区的专用公路——白皎煤矿到了。

白皎煤矿,因位于白皎镇而得名,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1966年建矿到现在,煤炭行业起起落落,白皎也历经发展、壮大、颓败、转型等各种阶段……转眼间,半个世纪已在身后。

我和俞学平坐在车里,车窗外是矿区凋敝的景象,七八成商店关着门,蒙着灰,人少,冷清。

俞学平说,他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27年前,他大学毕业分配到矿上成了一名技术员。第二年,白皎煤矿首个综采工作面试采成功,成为四川第一个进行综采的煤矿。同年,综采创全省新纪录,突破原煤5万吨大关,向现代化矿井迈进。那时的白皎有在岗职工3000多人,煤矿里医院、学校、俱乐部、电影院啥都有,热闹得很。俞学平也在这里结婚生子,一路成长为矿上的“当家人”。

再次回到白皎,俞学平已升任川煤集团芙蓉公司副总经理。没顾得上春风得意,行业的寒冬已来临。为推进煤炭产业去产能,川煤集团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退出矿井17对,退出产能1059万吨,分流安置员工两万人。

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川生产矿井前列的白皎,也面临转型升级。做矿长的10多年里,俞学平主要瞄准瓦斯治理。抽采煤层气,既可当天然气燃烧,又可防治瓦斯事故。这样的办法至今还在白皎施行。

我们来到白皎的地面瓦斯抽采站,站外荒草丛生。俞学平说,荒草长出来之前,这里是矿上的三食堂,因为职工减少不需要这么多食堂,也就拆了。

站内机器轰鸣。瓦斯抽出来之后,煤层气可实现综合利用,这是川煤集团未来想做大做强的业务板块。就像荒草遇到春风又将重生一样,煤层气开发或是白皎的春风。逐渐远离井下作业,转而开采煤层气。俞学平认为,这符合安全要求,也符合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蓝图美好,但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面临技术、资金等诸多关卡。白皎能否重生,还有一条长路要走。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