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触底 温江花木如何转型升级?

2017-01-10 08:42:5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王成栋 郭静雯

  本报制图/卢浩

  2016年12月20日,成都(温江)花木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欧洲首发仪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举行。这批首发欧洲的温江花木,于12月21日编组发往荷兰。此次出口的19140株榕树,1月3日抵达荷兰的蒂尔堡。运送花木的恒温通风柜,通过GPS远程控制,能在电脑和手机上远程监控和调节温度及氧气浓度,温度能在-25°到20°调节,是中国第一个运送花木的专用柜。 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

  深阅读

  2016年末,沉寂已久的温江花木再次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19140株榕树搭乘中欧班列赴荷兰,首次通过铁路运输“走出去”。

  西部花木看温江,温江花木看寿安。寿安镇是温江花木生产的核心区,这里的花木种植基地和产能,占温江三分之一以上。2013年底迄今,苗木价格跌入低谷,一直难见回暖。在这里,种植者和行业主管部门都在不断探索出路与未来。

  行情触底后,温江花木面对怎样的转型升级?首次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欧洲,传递了什么信号?为此,记者再次来到寿安。

  □本报记者 王成栋 郭静雯

  有市无价温江苗木资产从300亿元缩水至160亿元

  1月6日晨,宋艳做成了一笔生意,脸上却没有开心的痕迹。她的面前,四个搬运工在20分钟内,把1800株法国冬青搬上货车。这笔生意的单价被买家砍低了两元,成交价变成10元/株。价格很低,但她没有勇气拒绝这单生意——有的种植商,开出了更低的价格。随后,这位温江区寿安镇吴家场村宋军霞园艺场负责人扭头就走,相较于只能保本的生意,她更在乎的是睡个回笼觉。

  单看发货量,宋艳的生意并不差。记者蹲点的这个上午,先后有五辆货车停放在园艺场的门口,均满载而归。真正让宋艳烦恼的是,花木生意陷入了有市无价的怪圈。以法国冬青为例,每亩培育密度是1000株,从种植到出售,需要经历3年。3年间每亩年投入是3000元,“一棵树1年投入3块钱,3年就是9块,卖10块钱/棵,真是不赚钱。”宋艳说。

  法国冬青的利润空间尚可接受,真正让宋艳感到“肉疼”的,是紫薇等大宗观赏苗木价格的“跳水”。2013年底,她的100株直径10厘米的紫薇销售价是2000元/株,如今,紫薇直径长到12厘米,价格却跌至1200元/株。不包括这期间的投入,紫薇这一品种的资产便已缩水40%。

  生意看起来还不错,但挣不到钱。宋艳的情况,不是个案。

  据温江区花卉园林局统计,2016年,全区苗木销售量较2015年同比增加15%,销售额却只增加10%。大宗绿化苗木,如金叶女贞等,其售价在2015年基础上再次跳水,售价下跌约50%。整个温江区苗木资产从2013年的300亿元缩水至2016年的160亿元。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分析,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全面启动背景下,花卉苗木需求猛增,但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省林业厅种苗站统计,四川每年生产苗木14亿株,本省需求仅9亿株。从2010年至2016年,温江的苗木种植面积从11万亩攀升至20万亩以上,超过全川总量的三分之一。

  除了供大于求,供需结构失衡则是有市无价的另一因素。温江近七成的花木是绿化景观树木,主要用于房地产和市政建设。但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及新一轮退耕还林中,经济效益较高的核桃、花椒和茶叶及水果苗木更受欢迎。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