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劳务输出大县内江隆昌来了外乡“淘金人”

2017-02-17 09:06:4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罗之飏

  2月13日,位于隆昌工业园的四川羽玺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收卷工序。 罗喆娟 摄

  ——隆昌县外省籍农民工现象调查

  □本报记者 罗之飏

  打点行装,告别家乡,春节过完,农民工纷纷外出务工。同时,操着东西南北各地口音的一张张陌生面孔,也在逆向入川。

  内江市隆昌县是我省传统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超过20万。2016年,有400多人返乡创业,还有不少外省人跟随。记者日前来到隆昌县,走访数十家企业,发现来自外省的农民工数量并不多,但增长迅速。他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不算繁华的地方?

  A

  赖木盛福建漳州市安厚镇人

  现在岗位:四川乐源节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来川原因:看重西部潜力和便捷交通,决定来川实现创业梦

  决定合伙在隆昌创办四川乐源节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之前,赖木盛来考察不下15次了,隆昌本地特色羊肉汤已经成了他的新宠。

  2月12日上午,赖木盛离开隆昌去海南东方市。承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还有个把月才完工,工地上先期到达的70多名川籍工人正在等着他。

  去年3月,在漳州开了多年节水灌溉公司的赖木盛突然决定将公司委托给别人打理,和同伴一起到隆昌工业园创办乐源节水灌溉。他的隆昌籍妻子在资中县教书。“家庭其实不是在隆昌创业的主要原因。”赖木盛说,“隆昌的蔬菜、自贡的血橙、安岳的柠檬,前期做过四川农业产业布局市场调查,隆昌又紧挨着重庆,节水灌溉市场潜力巨大。”

  机械装备制造是隆昌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但选择西部县城创业也给乐源公司带来挑战。赖木盛和创业伙伴想组建一个10余人的灌溉设备研发实验室,却发现“县城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

  融资困难也考验着赖木盛“异地求生”的能耐,但他“心定在了这里,困难都会努力克服”。去年至今,他飞遍了全国多个省份,负责公司承建灌溉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但主要发展重心还是在隆昌及周边。”

  B

  孟祥春 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六合村人

  现在岗位:隆昌精益厨房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安装工来川原因:西部县城生活成本低,工作性价比高,打算在川安家

  “孟老师,午饭吃了再安嘛。”“吃啥子饭哦,骨架搭完了再说。”2月15日中午,“孟老师”正在隆昌县城一户人家安装厨具。

  28岁的孟祥春是隆昌精益厨房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安装工人,客户都叫他老师。孟祥春在隆昌从事焊工已第六个年头,见证了隆昌工业园由最初的“很多荒地”变成企业扎堆,“已经有60多家企业了,每天上下班人流像潮水一样,公司技术人员也由2人变成8人。”

  今年春节,公司给了15天长假,已经第4年在隆昌过春节的孟祥春却没闲着。春节期间依然有一些零散的厨具安装订单,需要不时加班,4000元的基本工资,多干活能让这个数字翻倍,“比之前在深圳挣得还多。”

  他乡已成家乡,但孟祥春依然思念故乡的亲人。除夕那天中午,孟祥春在电话里对父母承诺,明年过年一定回去。从隆昌回乡要坐火车40多个小时,孟祥春盘算着把父母接到更温暖的四川来养老。前不久,他在隆昌城郊高速路口买了套房,每个月2000多元的月供,“完全负担得起。”

  孟祥春还打算找机会考个高级焊工证。

  C

  彭强志 湖南涟源市荷塘镇烟溪村人

  现在岗位:隆昌县众之宇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技工来川原因:被公司调配到四川新基地,涨了工资,升职潜力更大

  2月14日晚上8点,车间里灯火通明,20多台机床发出高频噪声。隆昌县众之宇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绕线生产部机床维修技术组组长彭强志揉了揉疲倦的眼睛,准备下班。

  每天7点起床,8点上班,晚上还要加班两小时。但彭强志并不后悔,去年母公司劲抖微电机在隆昌开设生产车间征集员工时,他第一个报了名,成为机床维修技术组组长。“新的生产车间填补了隆昌及周边市场空白,订单很多。”正月初十以来,众之宇生产车间不断接到母公司的线圈生产指令,20多台机床每天24小时火力全开。彭强志带领两名技术员,每天连续10多个小时像保姆一样守在机床旁。每个月能挣6000元,比之前在重庆高出300元,远高于隆昌平均工资水平。

  今年春节放假前,彭强志将30多台机床挨个抹了厚厚的防锈油,然后多请了4天假,好在春节回湖南老家多陪陪家人。

  最近几天,一台机床每天要生产6000个线圈,“最容易坏的就是机床绕线部件、震圆部件和肉芽部件,一旦磨合程度不够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生产任务饱满,彭强志有了更多练技术的机会。他还想当车间主管,“工资会高1000多元呢。”

  记者手记

  像拥抱家乡人一样欢迎外乡人

  隆昌这样的小地方也涌入不少 “外乡人”,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张鸣鸣认为,这不仅说明了我省交通格局在优化、产业结构在升级,也意味着传统劳务输出大省正在悄然改变。

  隆昌已经实施了一年半返乡创业“回家工程”,政府出台了平台搭建、要素支撑、金融政策、税收优惠等一揽子措施,主要是针对隆昌籍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的,对外来人士还无暇顾及,鲜有提及。

  “农民工个体其实也是一个资源聚集体,”张鸣鸣说,“尤其是那些拥有技术和资金的农民工。”

  随着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这个群体正缓慢增长,其中不少人拥有技术和资金。如何像拥抱家乡人一样欢迎他们,是值得思考的命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