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认可度从何而来

2017-04-18 07:01:0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陈松

  ——从一市一区看良好政治生态

  观察

  2016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排名中,巴中市位居全省各市(州)第一,乐山市沙湾区位列各县(市、区)第一。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群众心中有杆秤。近日,记者走进巴中市和乐山市沙湾区,看总体形成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当地带来什么?

  □杨长喜 罗鸣钟 本报记者 陈松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把监督评判权交给群众

  4月14日晚9点,沙湾区太平镇罗一村支书何德强走出农户刘元清家大门。他手里的笔记本上,墨迹未干。这天,沙湾区有近千名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和诉求。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两地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两地党委政府都有一个共同认识,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把工作成效的监督权、评判权真正交给群众,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为此,沙湾区建立问题收集解决解释机制,以日常入户走访与定期集中梳理相结合,收集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近年来,该区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952个,解决2782个,解释回应1170个,群众满意率达98.2%。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走、解、办、惠”活动,开展“大调解”、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一系列工作把干部作风转变现实化、常态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赢得了民心。

  巴中市正风肃纪动真格。以“纪委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为例,去年开播4期,每期100余万群众收听收看,全年现场曝光典型问题48个,问责268人,党纪政纪处分76人。

  放眼全省,纠风正纪强化了干部优良作风、提升了群众获得感,这也是近年我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 风气正人心齐干劲足事业顺

  2月27日,巴中市总投资120.4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恩阳区何家坝举行。

  2014年巴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6.66亿元,2015年又提升为501.34亿元。与此对应,巴中已连续3年6次获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市州第一位。

  巴中经济发展何以逆势而上?“得益于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风气正,人心就齐,干劲就足,事业就顺。”巴中市委书记冯键说。

  “一些干部职工办事效率不高、庸懒散浮拖,甚至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吃拿卡要。”在今年初巴中市纪委全会上,因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测评中名次靠后,巴中市住建局党组书记李仕科在会上公开述责述廉。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让述责述廉者既红脸又出汗。

  如何落实“两个责任”?近年来,巴中通过建立责任清单定责、测评清单评责、考核清单督责、问题清单述责、追责清单问责的“五单五责”责任落实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鲜明导向下,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从政环境在巴中形成。

  在沙湾区,针对扶贫攻坚、工业转型升级等重大工作,实行区级党委政府领导A、B岗制度。同一重大工作两位领导抓,确保工作持续高效推进。同时,经过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一大批优秀干部汇聚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去年,该区已有15个市的贫困村顺利退出,5455名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实践证明,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

  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 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巴中市和沙湾区仅是我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缩影。当前,全省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

  去年,我省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2万亿元、增长7.7%,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一个良好政治生态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局面让人欣喜。

  如何巩固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省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沙湾区通过发展村级经济,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能力。“通过3年努力,在全区127个行政村均建立集体经济组织且当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沙湾区委组织部长郑强说。

  巴中市举措之一落笔在“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上,巴中市纪委书记贾璋炜介绍:“今年,将加强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严把干部提拔任用政治关、廉洁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