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与最后的香巴拉木里王国

2017-06-01 06:21:55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陈乐

洛克与木里王的合照。

1928年,木里王与侍从们在一位贵戚的宅第前留影。

现在的木里大寺。

洛克和纳西族探险队员。

洛克写给木里王的信。

2017年4月19日,山东青岛女驴友荆茜茜来到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准备独自徒步穿越洛克线到稻城亚丁,但从4月20日失联。4月29日,在野外坚持生存9天的荆茜茜被当地民警和村民找到,在送医途中遗憾去世。荆茜茜计划挑战的洛克线,起点木里,终点亚丁,沿途风光绝美,可观三怙主雪山,是中国顶级徒步线路,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户外爱好者。

洛克线是如何出现的?这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一个名叫约瑟夫·洛克的美国人。

1924年到1928年,约瑟夫·洛克带队,先后4次探访木里。在当时木里王的接待下,在这个神秘的香巴拉王国考察、探险、拍照,并深入贡嘎岭地区。

约瑟夫·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等游记和照片,被詹姆斯·希尔顿作为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素材,著名的“香格里拉”一词,由此而生。

神秘国度

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和黄金

约瑟夫·洛克,1884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05年,移民美国。自学了匈牙利语、法语、汉语等多种语言,非常喜欢植物学,热衷于野外探险。

1922年年初,洛克受美国农业部派遣,到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开始了期待已久的中国之行。192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给他提供资金支持,他开始在云南收集标本、撰写游记。

在云南丽江,洛克组建了一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探险队”,招募了不少纳西族队员。他听人说从丽江出发,经过泸沽湖、永宁,在横断山脉深处,有一个叫香巴拉木里的神秘喇嘛王国,由土司统领。那里有不为人知的雪山、森林和草地,景色雄伟壮丽,还生产黄金。

木里,藏语意为美丽、辽阔、深远之地。1922年,洛克以“美国农林部专员骆约瑟”的名义,给木里王写了一封信,说准备前往拜访,并采集草木标本。不过,木里王回信谢绝了,“你不要来,木里山高路远,土匪横行,来了有性命之忧。”

探险计划搁浅,洛克心有不甘。1924年年初,他再次将去木里的计划提上日程,不管木里王是否愿意。

“1924年1月,正好在中国新年前一个月左右,我决定在回到我们遥远的文明世界以前,完成被推迟的访问。”在《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开头,洛克这样写道。

艰难旅程

穿金沙江峡谷越丽江诸峰

从丽江到木里,是一段遥远且艰难的旅程。途中人迹罕至,要穿过金沙峡谷,翻越多座高山。洛克计划出发的时间正是寒冬,高海拔地区的道路,已被冰雪覆盖。

“我们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出发,狂风呼啸着,从云峰山上刮来的干雪,大团大团地卷到天上几百英尺高。”洛克写道,他们一行从丽江玉龙雪山下的雪嵩村出发,启程前往木里。队伍由10名纳西族士兵护送,有11头托运物资的骡子和3匹马。

“我们爬过山冈,越过茂密的森林。”洛克一行,先是经过金沙江峡谷陡峭的狭窄小道,穿过黑沉沉的云杉林,5天才抵达永宁。然后,再从永宁绕过泸沽湖,继续前往木里。

抵达永宁时,土司告诉洛克,原来写信谢绝他的老木里王,在4个月前患浮肿病死了,其弟弟新任。新木里王态度和蔼,比他的哥哥更热情好客。这个消息,令洛克宽心不少,加快了前行步伐。

“当雪停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海拔15000英尺(4572米)的地方了,这时太阳已经出来,照在我的身上,比先前觉得暖和了一些。在我们右侧,是一面峭壁,冰柱从峭壁上垂下,像一串串珍珠似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从丽江到木里,一路崎岖难行,让洛克觉得不可思议。他在游记中说,从暹罗(泰国)经陆路,过缅甸,进入云南,都从未遇到过像从丽江到木里的旅途中,穿金沙江峡谷、越丽江诸峰,这样艰难的旅程。

热情款待

木里王请洛克吃一顿“火锅”

队伍行进了大约11天,抵达木里境内,一个队员用手指着北方告诉洛克,那里便是木里。

对于当时的木里,洛克是这样描述的:木里王统治着一块面积9000平方英里的地域,只有22000名居民。这里缺乏耕地,木里城由340间房屋组成,居住着700名喇嘛,中心为木里大寺。此外,境内还有18座附属寺院,僧人多达千人。

洛克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木里大寺所在位置在一个斜坡上,与今天相同,周边分布着其他房屋建筑,山下面,是奔涌而过的理塘河。

洛克受到了木里王的热情欢迎,洛克进入宫殿,将一支步枪和250发子弹作为礼物献给木里王。

在皇宫的一处卧室中,洛克终于见到了木里王项此称扎巴,木里王30岁左右,身高超过1.8米,身材高大,略显肥胖,身穿红色长袍,脚穿刺绣的天鹅绒藏靴,“气质高贵,表情和蔼,笑声柔和,手势优雅。”

木里王感谢洛克从美国前来,“木里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在此以前,还没有一个美国人到来过。”

久居深宫的木里王,对于他管辖之外的地方,了解得不多。他向洛克提问:从木里,骑马是否可以一路走到华盛顿?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还在继续?他还让洛克算下他能活到多久。甚至还对洛克的眼镜感兴趣:它能否一眼看穿山林?

洛克则惊叹于所见到的精美绝伦的藏式木石建筑,他给木里王、王宫、战马、僧人等照了相。木里王还邀请他吃了一顿“火锅”:“在镶了银的热气腾腾的铁罐里,装了很厚一层肉片,下面是各种蔬菜。吃饭用的,还是金碗。”

洛克认为,木里除了景色绝美,实际上还是一个富庶之地,理塘河里蕴藏有金矿,只是木里王不怎么开采。

在木里停留了3天,洛克返程。热情的木里王派遣随从送出很远,还让人提前安排好前方宿营地。对此,洛克恋恋不舍,“油脂芳香的冷杉树枝搭起了一个美好的营地,清香的树枝覆盖了冰冻的土地,就在这里,我让美梦再次把我带回了木里群山之中不可思议的神秘仙境。”

再度前往

“这里是神仙浏览的花园”

返回丽江后,洛克对木里念念不忘,他还没深入到木里腹地,近距离接触三座雪山。

洛克将在木里的探险经历写成游记,在1925年4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在美国引发极大关注。

1928年3月底,洛克再次进入木里。木里王与他相见,格外亲切。洛克拿出《国家地理》杂志,上面刊登有木里王的照片,木里王十分高兴。

在前一次考察时,洛克曾经远远看到,在木里西北部的贡嘎岭地区,三座雪山形成品字形。这次前来,他请木里王帮助他们,到贡嘎岭地区考察。

听到洛克说要去贡嘎岭,木里王有些担忧。那个地方叫贡嘎日松贡布,土匪猖獗。幸运的是,木里王和那里的匪首扎西宗本关系不错,于是,他给扎西宗本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支探险队前来考察,要求不得为难。

6月13日,洛克一行离开木里,前往他魂牵梦绕的贡嘎岭。队伍有21名纳西族队员和向导,带着36匹骡子。

到了中途的嘎如寺,当地派出了10名武装护卫跟随。他们一路穿越水洛河,越过密珠嘎,走过壮美的原始森林和开满鲜花的高山草甸。

行走几天后,一座雪山突然就映入眼帘。“夜幕降临我们的高山营地,我坐在帐篷前,面对着称为夏朗多吉的伟大山峰。这时,云散开了,那是一座平顶金字塔状的山峰,像一对硕大无比的蝙蝠翅膀。山体披冰带雪,冰川直达山脚,在那里形成巨大的、宛如园形剧场的冰碛堆积。”

之后,一行人又开始了艰难的旅途,途中还遇到了扎西宗本,洛克吓了一大跳。不过,扎西宗本表示,放心!有木里王的信件,我们不会伤害你。

6月26日凌晨,一场暴雨之后,洛克被叫醒。夏朗多吉、央迈勇、仙乃日三座三怙主神山,屹立眼前,近得似乎可以伸手触摸。

“万里无云,眼前耸立着举世无双的金字塔状的绛白央(央迈勇),她是我眼睛看到过最美丽的山峰。白雪覆盖的山峰原来呈现出灰白色,但是,她和乘瑞芝(仙乃日)的山巅突然变成了金黄色,此时太阳的光线正在亲吻她们!”

看到如此美景,洛克简直要发疯了。同年8月,他再次去木里寻访三座神山。不过,雨季来了,神山一直笼罩在云雾之中,不肯露面。

到了年底,洛克准备第三次前往贡嘎岭。准备启程时,木里王突然送来一封信说,上次洛克去了之后,贡嘎岭遭遇冰雹袭击,青稞大面积受灾,扎西宗本翻脸了,说是洛克惹怒了神明所致,放话要杀了洛克。洛克的贡嘎岭之行,止步于此。

在木里考察,洛克采集了很多动植物标本,还写了《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游记。“在整个世界里,没有什么地方的景色,能等待着摄影家和探险者。清新的空气,花开多彩的杜鹃,还有隐现在树丛里的牡丹花和报春花,这里像是一个神仙浏览的花园,一处无人知晓的仙境胜地。”

金矿之争

香巴拉王国开始走向没落

1929年4月,洛克再次带队进入木里,在木里王的帮助下,向东北方向,越过雅砻江,走到了康定境内,对蜀山之王——贡嘎山进行了拍照和测高。

从1924年到1929年,洛克一共4次进入木里地区,拍摄了上千张照片,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包括不少彩色照片。这些文字和照片,为了解、研究当时的木里藏区社会提供了宝贵材料。

到了1934年9月,川康军矿务视察员李章甫率部进入木里,与木里王协商开办金矿事宜。在枯鲁寺,双方发生争执,项此称扎巴被国民党二十四军的李先春开枪打死,他的弟弟,新的木里土司项扎巴松典,则被押到西昌作为人质,后来交纳了数十万元才得以释放。之后,木里土司的统治日渐衰弱,这个最后的香巴拉王国走向没落。

新中国成立后,项扎巴松典担任过四川省政协常委、木里县政协副主席,于1965年5月12日因病去世。

回到云南的洛克,开始潜心研究纳西文化,没有了资金支持,到后来过得穷困潦倒,回到美国后,只能靠朋友们接济生活。1962年12月5日,洛克在夏威夷去世。他花了20多年时间完成的《古纳西王国》,在他离世后才得以出版。

如今,每年有数千人,沿着当年洛克的足迹,从木里穿越至亚丁,拜访三神山。“香巴拉”作为当地的旅游品牌再次被提起,木里也成为了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核心区域。当游客为这里的美景惊叹时,或许会想起,90多年前,那个名叫约瑟夫·洛克的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