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地利来四川24年-他学会了“川普”,还把“四川造”带到欧洲

2017-06-19 06:08:5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我明天要出差,回来后来拜访。”6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德阳什邡市的维萨科机电有限公司,便听到该公司董事长埃达正在用一口流利的“川普”打电话。他的办公桌上,放着石雕和玉雕,墙上挂着字画,一旁放着他刚来中国时买的毛主席画像。来到四川20多年,埃达俨然已是个“中国通”。

  今年,是埃达从奥地利来四川的第24年。他不仅娶了成都媳妇,也将生意越做越好,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双创”的展开,他感受到了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本报记者 雷倢

  选择德阳 扶持和机遇都更多

  1993年,30岁的埃达被就职的德国某大型建筑企业派往攀枝花,参与建设二滩水电站。当项目结束后,与他一起来四川的同事们都回到了欧洲,唯独埃达留了下来。

  对于同事们的不理解,埃达自有想法:“不同于欧洲,中国很大,人们也更勤奋,而且当时四川也有很多机会。”

  1998年,埃达在成都开了家比萨店。到了第二年,他又接受了一位在什邡市委工作的朋友的建议,在德阳什邡建起了一个机电制造厂,从事摩托车零件制造。不久,他又成立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

  选择德阳,一方面因为德阳是座工业城市,埃达的创业方向也与机械制造有关,更容易获得政府扶持。另一方面,埃达觉得比起成都,德阳还有许多领域并不完善,这就是他的商机所在。

  这两年,随着“双创”的展开,埃达的创业方向有了新变化。

  一方面,共享单车的兴起,让他看准了清洁能源型的交通工具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公司也开始制造电动自行车。另一方面,这几年德阳正在补齐服务业这块短板,对于埃达来说是个新机遇。“我准备把德国的面包卖入德阳的咖啡店。进口食品在成都有很多,但在德阳却很少。”下个月,他的贸易公司就将进口一批德国面包到德阳。

  与此同时,埃达也把“四川造”带到欧洲。埃达每个月都会飞往欧洲待上10天左右,维护客户关系以及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在埃达的介绍下,不少从未听过德阳名字的德国和奥地利商人,都造访这里。

  心怀期待 希望物流价格能够更低

  谈起面包生意,埃达有喜也有愁。喜的是德阳空白的市场等着他去开拓,愁的是要把食物带进中国有一大堆手续要办理。

  “海关、检疫各方面都需要准备资料。我们花了一年半时间才把手续办下来,如果有个地方能集中解决进口这些问题,缩短时间就更好了。”埃达说,为面包买的冷藏箱,都放在仓库里有1年的时间了。

  另一方面,虽然中欧班列已经开通,但价格却比海运贵上一倍,他的货物大多数依然走海运。“海运一个箱子就6万至7万元,但走铁路却差不多要15万元。物流成本的价格能降降,就更好了。”

  最近他还有个心愿就是能办张信用卡,给车上安个ETC。“公司在德阳银行有很多存款,但我却因为是外国人,而办不下来信用卡,也办不了ETC。”

  埃达已经向德阳市外事侨务办的工作人员反映了自己的困扰,外办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联系德阳市商务局来协调帮助埃达办理信用卡。

  谈到未来,埃达希望政策能够更透明,对中小企业也能有更多扶持,他说:“在欧洲,中小企业撑起半壁江山,希望四川能有更多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现在埃达住在成都。每天早上7点,他就起床,开车前往什邡。“现在德阳到成都也越来越方便、快速了,我每天就往返于德阳与成都之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