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品质强品牌增品类 千年川药种出新“品”味

2017-06-20 06:34:3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李淼

  为提高中药材品质,我省将从建良种繁育园、标准化生产园及检验检测中心等方面突破瓶颈。图为内江市东兴区某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本报特约通讯员 兰自涛 摄  (视觉四川)

  南充市高坪区南江乡猫儿寨村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林下套种的500亩丹参, 今春喜获丰收。本报特约通讯员 邱海鹰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重点

  “无川药不成方”。我省拥有中药资源5340多种;川产道地药材49种;常用重点中药材有312种。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

  变中医药大省为强省,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迎来难得机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做强川酒、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川猪等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正成为我省第四大特色种植业。”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到203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300万亩(农业部分),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并建成全国最大中药材产业基地。

  不过,道地药材品种发展不充分、品质不稳定、品牌不响亮等问题是川药发展的瓶颈。记者近日走访成都、绵阳、乐山等主产区发现,各地通过紧盯市场新需求,着力提品质、强品牌、增品类,千年川药已种出可喜的新“品”味。

  □侯冲 本报记者 李淼

  A品质更优强化绿色栽培和仿野生栽培

  6月的三台县,热浪滚滚,5万亩嫩绿麦冬苗“躲”在套作的玉米秆下茁壮生长。

  6月16日下午,三台县灵兴镇清水村村民刘敏匆匆到镇上电商服务中心,请农艺师吕开广给自家麦冬开份治病处方。给麦冬开处方、为农药使用建台账,在三台已执行多年。“卖货时亮处方,证明用药符合要求,才能卖好价。”刘敏说。三台县农业局总农艺师向荣光表示,三台县麦冬产量占全国70%,出口量更占全国80%,不把好安全关,根本叩不开日韩等市场大门。

  记者走访发现,绿色栽培正成为中药材种植新风向。以乐山市金口河区为例,当地拒绝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等,让乌天麻变“绿”,天麻素含量比中华药典规定的高出1倍多。

  仿野生栽培正成为发展新模式。省农业厅经作处负责人介绍,仿野生的生态种植方式可从源头上提升质量安全。夹江县药农就专门寻找荒山坡、乱石坡,仿野生种植名贵中药材叠鞘石斛,规模已达1.4万亩;金口河区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种植川牛膝,理化指标更优,已带动1000多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

  我省具有生产绿色和有机药材的生态条件,“但发展不足,道地安全生产基地不够,川药绿色、有机生产近年正在全力起步。”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省将从建立良种繁育园、标准化生产园及检验检测中心等“三园四中心”突破。“主抓25个生产重点县,建设大宗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0个,重点推进20-30种道地和优势药材基地建设。”省农业厅经作处负责人透露,重点鼓励发展绿色有机药材,严控农药、化肥、激素使用,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开展重金属、农残等指标检测服务,重点产区要例行检测,筑牢品质安全网。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