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发展沼液管网输送系统 400 公里管网“吃”掉 30 万吨牛粪

2017-07-18 09:37:3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

创新

7月15日一早,洪雅县现代牧业示范片中保循环园区,村民王贵强从车上扯出一根100多米长的软管,接到地头消防栓一样的接口上,拧开阀门,土黄色液体划着弧线洒向自家生姜地。当地农民将这套系统称为“田间自来肥”。

在王贵强的脚下,一个总长400公里的庞大管网系统,一头连着养殖场,一头连着农田,让令人头疼的臭牛粪变成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香饽饽”。

□本报记者 李淼

臭牛粪为何成了“香饽饽”

洪雅是西南第一奶业大县。“全县奶牛存栏4.5万头,各种畜禽粪污每年多达172万吨。”洪雅农牧局负责人介绍,以前,当地对危害性认识不足,河流沟渠到处都是牛屎水,群众怨气很大。

与此同时,虽然洪雅的茶农、菜农深知农家肥的好处,但因为劳动力不足,很少有人愿意去挑粪种田。该负责人表示,只有工程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变污染为资源。

2010年起,洪雅县每年特地安排10万元用于粪污输送技术攻关。2013年,沼液管网输送技术从图纸变为现实,中保镇等3个乡镇4万亩农田里,拧开阀门就能用沼液肥田。

“总投资5000万元,在现代农业片区布下400公里PE管网,地头每隔50米就有一个接头,农民接上软管就能用,极其方便。”该负责人说。

王贵强给生姜喂的“沼液”来自于一江之隔的现代牧业洪雅公司。这家存栏1万头奶牛的企业,是现代牧业片区4万亩沼液管网的“总发电厂”。

公司沼液主管赵勇告诉记者,牛粪尿进入发酵池,干湿分离后,沼渣作为牛舍卧床垫料,沼液则经泵房加压,奔向四里八乡,“片区内的9家规模化养殖场也已并网,小养殖场则将粪污运到附近中转池进入管网。”

“靠着送到地头免费用的沼液,化肥减量了,劳动力节约了,平均每亩每年节本增收约1000元。”洪雅农牧局负责人表示,片区年消纳沼液23万吨,相当于“吃”掉30万吨粪污,规模养殖企业粪污实现资源化全利用,到处臭气熏天的牛粪水再也看不到了。

400公里管网咋高效运转

政府搭建起平台,巨大的管网如何高效运行,成为新的问题。

洪雅请来第三方民营企业——瑞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公司加盟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大军。“靠利益联结机制加责任分摊机制,既有搞头,也有约束。”洪雅县农牧局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规模养殖场要为自家产生的粪污支付每立方米6-8元的沼液管护运行费。现代牧业公司每年产生15万吨左右的牛粪污,因此每年要付100万元左右的“治污费”。

现代农业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钱掏得很划算,“2013年沼液管网运行前,公司的粪污都是靠自己10台车往外运,养人养车,算下来1立方米粪污要花10-12元,效果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好。”

而“治污费”则维持着瑞丰公司有效运营。公司派出专人管理管网,堵了要疏通,跑冒滴漏污染了环境、造成了农民损失,罚款和赔偿也是公司掏。“靠着措施逗硬,从没有发生严重泄漏问题,每一寸管道都正常运行。”洪雅农牧局负责人介绍。

此外,为破解夏季粪污产生量最大、农民需求量最小,而冬季则相反的矛盾,洪雅还修起5万多吨的沼液调配站,需求淡季时存起来,错峰提供。

目前,洪雅正在规划建设新希望、东北种养循环示范区各3万亩,5年内将建成3个片区10万亩种养循环基地,届时,沼液管网将增至1000公里。“目前另外两个片区部分管网已经建成投运,全县管网已达460公里。”上述负责人介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