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字解读四川争分夺秒的15天地灾隐患大排查

2017-07-18 09:39:5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

C

用科技手段精准定位灾害隐患

与以往的排查不同,此次排查中,高科技手段立下不少功。

无人机的应用非常广泛。据了解,在勘察地质灾害期间,无人机的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可为灾害监控技术人员提供最真实、直观的数据,甚至为人工无法到达的灾害死角和盲区,提供科学的防治决策依据。

在峨边,无人机完成了25平方公里航测,让排查队员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和灾害典型特征有了较准确的了解;在射洪,无人机在全县30个乡镇范围内排查了地面的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拍摄了大量图片,为人工排查提供参考……

除了无人机,本次由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开发的地灾排查APP帮了大忙。工作人员登录后,就能实时定位隐患点的遥感地图,把图像拉到最大比例,凡是地上直径1米以上的物体在图上都能清晰可见,也就是说,如果有超过1米的裂缝或堆积体,就能在图上清晰展示出来。“过去只有纸质的遥感图,不能放大,对隐患部位的判断没有现在准确。”覃亮深有体会。

借助科技的力量,排查队员如虎添翼,也为排查准确性提供了保障。按要求,此次排查须对每个隐患点划出边界,威胁的范围、户数、田地等,“以前说隐患点就是一个点,但是影响哪些地方,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界定,此次要求精准地划出隐患边界,便于后续的动态管理。”胥良说。

除了过程准确,结果准确同样重要。

为确保排查结果准确,此次排查要求建立确认机制,排查结果要经被排查对象有关防汛责任人签字认可。对威胁人数较多的隐患点位调查资料,建立由调查人、项目负责人、单位总工、法人亲笔签名的联合会商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排查质量。

另外,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精准推送防灾知识,精准落实减灾措施。坚持整治和宣讲同步推进,按照“谁排查、谁宣讲”原则,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今年以来,截至7月11日,我省已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13506场,培训人员276504人,发放宣传培训资料307045份。按照“边排查边整治”原则,对险情紧迫的546处隐患点应急转移避让21351人。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