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誓让百万群众挪穷窝有富业

2017-09-16 07:02:2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始终瞄准扶贫这个核心,精准发力,加大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搬迁只是实现脱贫的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要让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住上新房子之后,能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搬迁既不能搬掉群众的利益,更不能搬掉群众的生计。

  今年9月,巴中平昌县江口镇牌坊村易地扶贫搬迁户曾永才决定砍掉房屋前后的杂树,栽植起100株蜜柚发展庭院经济,两三年后这将是100多株“摇钱树”。牌坊村的其他搬迁户也根据自家所处条件不同,纷纷在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鱼池“五小”庭院经济上做起文章。

  用活资源,逐步致富,是搬得出的动力,也是稳得住的依托,四川聚焦稳定脱贫这个导向,在解决好住房问题的同时,找准“穷根”对症下药,着眼长远培育增收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与牌坊村的“小”经济不同,同样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宜宾兴文县僰王山镇永寿村则在“大”字上下足心思。

  通过党员大户带头发展,永寿村种起翠冠梨3000亩,带动农户400余户,投产后将实现每亩不低于1万元的产值,全村还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鸡舍89个,达到养殖乌骨鸡肉鸡、绿壳蛋鸡10万羽的规模。

  为解决搬迁后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南充市仪陇县光华乡枣子沟村利用金融杠杆,针对有能力、有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通过“金融政策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的方式予以支持。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等途径,搬迁户汤官强筹措资金10万元,发展蛋鸡养殖1万羽,年增收5万元。

  庭院经济、旅游观光、现代农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川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多种方式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今年33万搬迁人口中,将发展特色农林业17.7万人、发展劳务经济7.87万人。

  在宜宾,易地扶贫搬迁户有了新的收入渠道。去年,宜宾市高县黄桷村村民严为仲从县扶贫局领取了一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量化股权证,上面明确了他在百家蔬果专业合作社里持股金额为7246元,保底分红标准为5%。对于今年已经66岁、家里缺乏劳动力的严大爷和老伴来说,这意味着今后无论合作社是否盈利,每年都有一份保底“现钱”,同时还能凭“资产股”享受合作社利润的二次分利。

  2015年,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贫困户优先股”和“贫困户股份”概念,通过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的方式,赋予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财产权和财产收益权。

  挪穷窝,换穷业,搬新家,谋富业,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四川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补齐新型城镇化短板并举,扩内需、稳增长,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新房,伴随的是一户户贫困群众的新生,易地扶贫搬迁首战已胜,再战正酣。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