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多个领域实行职称晋升“双轨制”

2017-09-22 05:31:02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

义诊现场,吴宁霞接受群众咨询。(受访者供图)

大专学历,正高级职称,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个梦想。这个梦想,照进了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吴宁霞的现实。截至今年5月,她已经取得四川省基层卫生正高级职称三年有余了。

“没有新政策,这个事情基本就不要想了。”吴宁霞告诉记者,她很感谢四川省卫生计生系统启动的“双轨道”职称评价机制改革。

事实上,这的确是一项不拘一格录人才的改革。简而言之,四川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职称晋升实行双轨制,降低对论文、外语、计算机等要求,在考核时增加了病历、专题报告、现场答辩等要求,旨在为基层引入一部分相对优秀的人才,并让他们留下来,为当地的发展发挥作用。

目前,全省已经评选出2000多个基层卫生副高职称,300多个基层卫生正高职称。“现在,我们将这一经验扩展到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去。”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光伟介绍。

1限2免3降4增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获晋升

19岁那年,吴宁霞从乐山卫校毕业,走进峨边县人民医院,这一干就是32年。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最 开始是作为治疗室护士,在门诊工作。

“那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多学一些知识。”就着这股劲儿,吴宁霞在华西医科大学脱产进修一年,又参加成人自考,修完大专学业。

2004年,吴宁霞被评上副主任护师,“我以为副高就走到了终点,不曾想到又遇到了新改革。”她口中的改革,指的是省人社厅、省卫计委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在申报评审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试行“1限2免3降4增”的职称评审措施。

什么是“1限2免3降4增”?即限制评审范围,免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降低学历、论文数量要求和副高理论考试合格线,增加临床工作专题报告、临床实践和答辩环节、增加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渠道的改革。

“以前评正高对论文要求比较高,要4篇。我身边没有基层医生评正高的先例。”吴宁霞告诉记者,但是新政策只要求提供一篇论文,于是她终有幸“破格”晋升。

考察重点非理论

重点在于实际工作能力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人事科教处相关负责人说,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晋升改革,本就是鉴于其主要任务不是作研究,而是为群众防病治病,解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对他们的评价重点应当在实际工作能力,对英语、计算机和论文等不作过高要求。”

事实的确如此。直到现在,吴宁霞都还记得,在申报正高级职称时,参加的答辩是另设的基层卫生答辩组,“评审专家提的问题也多围绕实际工作,并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知识。”因为发表的论文是关于彝族地区重型精神病人现状及分析,因此在答辩时,不少问题都是围绕其展开,比如关于重型精神病人的管理、登记,还有医院里哪种病人最多,怎么护理的等。“不熟悉自己的专业的,是不可能了解得那么全的。”吴宁霞强调。

评上正高级职称后,吴宁霞每个月的收入增加四百多,“觉得很满足,不是因为多了钱,而是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被看见和肯定。”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让年轻人愿意留在基层

“基层确实需要护理人才。”吴宁霞坦言,这些年,自己和医院一起成长,2013年,峨边县人民医院搬进新址,崭新的硬件设施,都让她欣喜。然而,基层医务人员的引进让她蹙眉。“人才不好留!”吴宁霞说,这些年他们医院的医生流失不少,而新鲜血液难以招进。

“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尝试培养本地人才。”吴宁霞说,从2013年起,峨边县和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本地乡村医生,“他们自己是不用支付学费的,毕业后就回来工作。”眼下,第一批40个医疗专业的学生,已经在各个村卫生室工作。

为基层卫生机构培养本地学生,也正是此前省人社厅和卫生计生委着力推进的事。“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基层评价标准、方式,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和贡献,取得的职称限定在基层单位使用。”省人社厅专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石渠县某乡镇医生申报基层卫生副主任医师,参加全省卫生副高级技术资格考试时,实行单独划线确定合格标准,并按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参加评审,若取得基层卫生副主任医师资格,在石渠县或前往得荣县乡镇从医,均可以使用取得的基层卫生副高级职称。但如果调入省医院则不能使用,需要重新申报全省统一的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这一措施,拓展了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让年轻人愿意来基层,并留得下来。”吴宁霞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