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摩梭“活化石” “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2017-10-19 07:37:0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泸沽湖美景。本报记者王云摄

  10月15日,2017·中国四川环泸沽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在泸沽湖畔鸣枪开赛。本报记者 王云 摄

  盐源特色商品有机苹果。本报记者 王云 摄

  一边是文化保护,一边是旅游开发——

  □本报记者 何勤华

  泸沽湖,因其绝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生态和独特的文化,一直都是热门旅游目的地。然而,源源不断的游客在带动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依泸沽湖畔生活栖息的摩梭人及摩梭文化带来不小冲击。被视为母系氏族“活化石”的摩梭文化,如何才能更好适应现代社会?“鱼和熊掌”又能否兼得?

  本组报道通过对摩梭文化的生存现状一窥究竟,力求让这一“活化石”得到更多关注,引起保护与传承的共鸣。

  10月14日,2017·中国四川环泸沽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暨摩梭文化国际论坛在盐源县泸沽湖镇举行。当天,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爱沙尼亚、希腊等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范围,通过对摩梭文化及泸沽湖旅游的趋势和走向分析,提出新的文化创意观点、发展思路和营销模式,为共同研究传统摩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提升摩梭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以及泸沽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智慧支撑。

  1

  现状

  摩梭文化面临挑战和危机

  作为中国唯一完整保留母系制度社会结构的所在,泸沽湖被称为“东方女儿国”,而生活栖息在泸沽湖的摩梭人,则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

  据了解,摩梭人独特的走婚习俗,正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这种婚姻礼俗下,男女双方以感情为基础,夜合晨离,其所生子女从母而居、随母而姓。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多数母系氏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都难以存活,但川西高原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文化,成为最后一块母系氏族“活化石”。

  “摩梭文化是一个独特的人类学样本。”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蒋宁平说。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摩梭人用其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绚丽灿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是人类古老而罕见的文化形态,堪称人类远古文明的标本库和基因库,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珍惜奇特的文化资源。

  然而,这样的“活化石”正面临着被冲击的危机。

  云南省丽江市摩梭文化保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拉他咪达石说,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猛烈冲击和泸沽湖旅游业开发的深入,摩梭母系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已十分急迫,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摩梭母系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将更加严重,泸沽湖旅游也将难免不受到影响。

  “如果摩梭母系制度消失,无疑是中国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大损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省摩梭家园建设与摩梭文化保护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何晓平说,开展摩梭文化保护迫在眉睫。

  2

  解局

  制定保护规划 开展分级管理

  2012年,我省启动了“摩梭家园建设与摩梭文化保护”工程,对四川境内泸沽湖边的摩梭文化进行保护。而盐源县作为摩梭文化的聚集地,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进摩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据盐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尹江涛介绍,目前盐源投资700万元建设的摩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正陆续建成并投用,泸沽湖各中小学也开展了摩梭语教学,以及摩梭绘画、音乐等艺术培训。同时,甲搓舞、“原始母氏大家庭”已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走婚习俗”等10个项目已申报成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除此以外,如何才能更好保护传承摩梭文化?对此,拉他咪达石则建议,政府应作为摩梭文化的保护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尽快制定严格、科学、统一的摩梭文化保护规划。同时,开展分级管理,针对摩梭母系文化中不同类别、不同内容和价值、特殊性和濒危状况,列出不同级别的保护名录进行保护。他还建议,丽江市政府和凉山州政府应参照丽江古城的保护发展模式,设立保护基金和摩梭文化研究基金,用于摩梭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

  在当天论坛上,以摩梭文化研究与保护、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泸沽湖宣言》正式发布。宣言提出,将更好地以保护来开发泸沽湖,让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相处,以生态的思路指导泸沽湖区域的整体规划与升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