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党代表鼓劲 家乡人同频共振

2017-10-24 06:18:4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10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在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党建活动室进行。学校党员教师从各自学科的视角出发,集体学习讨论十九大报告。图为英语教师岑杨手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英文译文,讲述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心得。 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10月23日,东方电机水轮机分厂职工加紧生产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百万千瓦水电机组。 本报记者吴传明摄

  金秋的北京,因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而举世瞩目;千里之外的巴蜀大地,各地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对新时代充满信心。

  这几天,在首都参会的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党代表们,纷纷在第一时间将催人奋进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传递回来,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加油鼓劲,同心协力共创美好生活。

  “从会场传回来的精神冒着热气”,在党代表所在单位、所在地方,十九大报告精神引发强烈共鸣;在蜀中大地,干部群众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洋溢着意气风发的干事创业热情。

  “干字当头”方能“行稳致远”。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把十九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四川力量。”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掷地有声。四川儿女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举措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撸起袖子加油干,昂首迈步新征程。

  司法公正

  让每个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基层坐标 广元市剑阁县法院(十九大代表郭兴利所在单位)

  基层心声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来的每个群众感受到法院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充满了公平和正义

  □本报记者张庭铭

  “你们这个案子,大家和解行不行?你们要相信法律是公平的,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10月23日,广元市剑阁县法院审判员刘利在办公室对一起过失伤人案件进行调解。“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来的每个群众感受到法院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充满了公平和正义”。

  刘利告诉记者,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深入人心,遇事找法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但是,有时难免会出现群众怀疑我们没有依法判决的情况。”作为十九大代表、“背篼法官”郭兴利的同事,刘利和郭兴利一样长期驻守在基层法庭。刘利打开手机,给记者展示了这几天他和郭兴利的微信聊天记录。记者看到,从上周四以来郭兴利每天都会把十九大的信息发送回来。刘利指着手机屏幕说,郭兴利还关心开封法庭运行情况,“他昨天晚上都还在和我商量,回来后要不要在审判中引进群众旁听团。”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刘利介绍,具体到基层法院中,就是要让原被告双方都感受到判决的公平,让他们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以我正在处理的这个案子为例,我准备下次调解时,邀请原被告所在村的3位村民前来旁听,让双方都心服口服。”

  剑阁县法院院长陈东表示,下一步,将引进由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旁听团走进法庭,旁听审判,“初步计划是每月一次,每次10人左右,以达到以公开促进公正的目的,从而努力让每一个群众都感受到司法公正”。

  乡村振兴

  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敞

  基层坐标 蓬溪县拱市联村(十九大代表蒋乙嘉所在村)

  基层心声 依托拱市联村这面旗帜,带动周边共同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是拓宽增收渠道的好办法

  □本报记者袁敏

  山脚下,投资30万元新建的三七种植基地准备搭建大棚;山间,核桃、柚子等经果林已逐渐成熟。在十九大代表、蓬溪县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的家乡,新一轮的农业产业项目正加速推进。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听了觉得浑身是劲。”67岁的双合村村委会主任荣孝春说。

  作为拱市联村6个行政村之一,几年来,偏远的双合村有了户户通的水泥路、崭新的小洋楼和铺开的现代农业产业。荣孝春心头明白,“蒋乙嘉书记这几年带着村里人创业,这条路走对了,相信十九大以后,这条路还会越走越宽敞。”

  赴北京参会,蒋乙嘉利用参会间隙,向村里发回信息,还拿起手机自拍小视频,用更为直观的方式及时向村里传递参会心得。蒋乙嘉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里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乡村振兴,家乡人与党代表同频共振。听报告,学报告,再到田坎实地走访,一个以拱市联村为核心,连接常乐镇、常乐寺的乡村旅游景区建设构想,在蓬溪县常乐镇党委书记蒋黎的脑海中逐渐清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拱市联村这面旗帜,带动周边共同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是拓宽增收渠道的好办法。”

  拱市村是带动联村发展的龙头,这几天,拱市村村支部书记朱洪波已整理出厚厚一叠十九大的相关资料。朱洪波说:“已经提前对接了联村的所有村干部和党员,大家都期盼着蒋乙嘉回村再当面传达乡村发展新理念。”

  基层服务

  打造群众满意的基层服务队伍

  基层坐标 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办事处(十九大代表杨峰所在单位)

  基层心声 报告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身在基层,就要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基层服务队伍

  □本报记者郭静雯

  10月22日,正带队到社区走基层、访民意时,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刘洪刚收到十九大代表、莲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杨峰发来的消息:“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身在基层,就要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基层服务队伍。”

  十九大开幕以来,这样的短信刘洪刚每天都能收到好几条。杨峰身在北京,心系街道,不断把十九大精神和参会感受向街道办传达,并交代刘洪刚第一时间组织街道办党员干部学习讨论。

  10月19日,十九大召开第二天,莲花街道办就召开了题为“感恩十九大 从我做起”学习研讨会,组织20多名党员围绕十九大报告重点、结合基层工作谈感受、说做法。

  会上,对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莲花街道办计生办主任阳革生深有体会。“以前我们计生工作侧重执法。以后我们的职能转变步伐也应该加快,想方设法为群众服好务。”

  这并非一句口号,具体怎么做,阳革生心中有了打算。“能不能让我们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既普及了政策,又给群众提供了便利?”几天来,不断的学习讨论中,类似的想法和做法还有很多,刘洪刚都一 一记录下来,并发给身在北京的杨峰。“打造一支群众满意的基层服务队伍,我们正在路上。”刘洪刚说。

  教育均衡

  更多有梦想的孩子将走出大山

  基层坐标 凉山州民族中学(十九大代表陈绍燕所在学校)

  基层心声 学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记者何勤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为我们办好民族地区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10月23日,凉山州民族中学校长苏解放对记者说。

  该校教师陈绍燕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师生们为此很激动和自豪。

  18日上午,凉山州民族中学组织全校教职工和部分学生收看了十九大开幕盛况。陈绍燕的学生阿的克古说:“陈老师能成为党代表,我们这些学生也为她自豪。”阿的克古说,去北京前,陈老师为学生们作了详细的学习安排,哪天复习什么重点,哪天做哪套试卷,都安排得十分细致。

  凉山州民族中学被誉为凉山民族人才成长的摇篮。“办学27年来,学校培养合格初、高中毕业生2.2万余人,被各类高校录取1.4万余人,其中14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解放说,这背后,是一批扎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陈绍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解放说,凉山是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意味着越来越多有梦想的孩子有望走出大山,到外面更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价值,这也必将带动越来越多的家庭走上脱贫奔康的光明道路。

  苏解放告诉记者,全校师生都期待着陈绍燕回到学校,为师生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化繁荣

  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作品

  基层坐标 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十九大代表陈正平所在单位)

  基层心声 创作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本报记者秦勇

  10月23日,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张斧又开始忙碌起来。作为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盐都儿女》的导演之一,他要抓紧调整《盐都儿女》剧本,争取歌剧早日在自贡演出,为自贡市民献上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作为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盐都儿女》入选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复兴路上颂党恩——四川省十月演展季”活动。该剧背景是在民国初年的自贡,通过一口老井的故事,赞颂四川劳动者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虽然忙碌,但张斧觉得很充实。他打开公司微信群,向记者展示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公司董事陈正平在群里发的一段话:实现中华文化新辉煌,文艺工作者要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为创作出发点,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永不满足的创新意识,打造更多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张斧介绍,陈正平这几天都在公司微信群里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职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在张斧看来,作为基层艺术院团,就要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艺作品,为社会创造更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他们正努力调整《盐都儿女》剧本,融入川剧元素和地方特色元素。同时,该公司将开展送文化到基层活动,创作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张斧表示。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传承

  基层坐标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506车间(十九大代表范国琼所在单位)

  基层心声 年纪大的技术人员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专业技术传授给年轻人,最终让工匠精神在年轻人身上扎根

  □本报记者黄大海周显彬

  10月23日下午2点,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506车间的勾兑室内,6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而忙碌地工作。“范国琼主任作为十九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我们更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范国琼的徒弟,车间勾兑班三组组长陈乔更是一丝不苟。

  这几天,车间勾兑班的工作人员形成了默契:白天不主动给范国琼发消息,晚上则会将看到的与她相关的报道在微信上发送给她。“我们不在北京,但身边有一名十九大代表,这种感觉和在现场是一样的。”勾兑班班长雷钧说。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陈乔说,“听了之后很兴奋,这对一线技术人员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当了四次党代表的范国琼是一位“大国工匠”,她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非常朴实:“一辈子,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506车间党支部书记曹鸿英则这样理解工匠精神:“评酒师这项工作必须经过很多年严格的训练,必须要一杯一杯地品,不断积累,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评酒师。”

  在培养和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方面,曹鸿英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到对年轻人的培养上。“工匠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传承,”曹鸿英说,“我们这批年纪稍大的技术人员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专业技术传授给年轻人,最终让工匠精神在年轻人身上扎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