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生态化 川西林盘“长”出“绿色”新村

2017-10-24 11:10:5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

  在川西林盘新村建设中,保护生态的探索无处不在。图为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客家生态园。  (成都市土地整治中心供图)

  邛崃市按照统筹城乡“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的理念规划,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和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图为邛崃市冉义镇英汉新村航拍美景。 本报记者李向雨摄(资料图片)

  亮点

  “太意外了!”近日,受国土资源部邀请,德国专家托马斯·戈尔维策等6人考察了川西林盘的土地整治工作,每到一处他都会不停感叹,“真没想到在中国还有这么美丽的村庄。”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延续了几千年历史,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德国土地整治开展较早,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模式,造就了一批最美乡村。为何德国专家会对成都的小村庄赞不绝口?土地综合整治中有什么秘诀?□本报记者寇敏芳

  A

  ﹃动物公寓﹄

  土地整治的生态化探索

  土地综合整治包括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过去,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往往采用沟、渠全断面混凝土衬砌、田间道路硬化的施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但过度硬化,也无形中破坏了生物链和农田生态环境。

  而邛崃市冉义镇,却通过施工方式转变再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美景。

  “让蛙声长鸣,秘诀是水渠上的孔洞。”邛崃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渠整治中,邛崃改变过去的“三面光”水泥沟渠修筑模式,采用多孔砖砌筑,内壁形成巴掌大的圆孔。这些“生态孔”为泥鳅、鳝鱼、青蛙等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每个生态孔就像一个‘动物公寓’”。

  不仅沟渠,在川西林盘新村建设中,保护生态的探索无处不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各村尽量保持田块原有地形地貌,对有条件区域进行田块小并大,并适当保留农田中的生态岛等关键的斑块、廊道;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中,除主干道设计为水泥路面外,修复田间道和新建生产路采用泥结碎石铺筑,减少了混凝土、砂砾石等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

  与此同时,新村修建时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树木、竹林精确测绘定位并登记造册严格保护,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郫都区安德镇安龙村新村建设时,一棵皂角树挡住了规划中的小区入口,村民最终一致同意将小区整体后移10米,留下这棵寄托村民共同记忆的大树。

  成都市土地整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来,成都村庄整治从设计理念到工程工艺都更加注重生态环保,一个个“绿色”新村正在蓬勃生长。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