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生态化 川西林盘“长”出“绿色”新村

2017-10-24 11:10:5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

  C

  循环农业

  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型

  生态化新村的成长,带来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改变。

  邛崃市冉义镇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田水利设施不断老旧,破碎的农田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守着好地却种不出好收成。”回想土地整治前,有农民不住感叹。

  2012年,3个农用地整理项目和11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陆续在这里启动。冉义镇镇长张丽介绍,依托以镇为单位的全域土地整治,冉义镇建成了3.9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新增耕地872亩,化零为整后,农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育秧、栽插、管护、收割,全过程实现机械化操作。

  整个成都,2012年以来,通过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新增耕地16.40万亩,基本实现田土平整化、坡地梯田化、水田格网化、灌排设施化。据统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高产、稳产、优质农田比率普遍达到整治面积的80%以上,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20%以上。

  耕地质量提升的同时,生产方式也开始变革。在彭州升平镇,稻田养鱼模式流行起来,一田双收、粮鱼共赢,亩均收益提升了5倍。邛崃市全域实施种养循环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超过80%,实现粪水标准化处置还田。“大大提升了土壤肥力,也有效解决了农村养殖污染的问题。”张丽说。

  经过整治的农田,土地价值被最大挖掘。冉义镇规模化的油菜与水稻形成良性季节互补,增加土地的产出率,又形成独特田园景观,今年该镇举办了油菜花节,仅旅游收入就超过3000万元。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