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终结“蜀中无好米”历史

2017-12-19 09:53:2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李淼

  C

  精准补短板重塑“川米”形象

  我省水稻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左右,总产量1500万吨以上,均稳居全国前列,杂交稻制种面积也居全国第一,研究应用全国领先。2013年开始,全省优质稻种植占比每年都以10%以上速度递增,今年逾1600万亩。

  “但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四川杂交稻产量高却口感差。”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优质米,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产销衔接不紧密,品牌效应不强。”

  刘代银介绍,全省水稻订单生产面积仅285万亩,不到优质稻种植面积15%,尤其混收、混贮、混加工现象仍比较突出。品牌多而小、多而散,设计包装和推介力都不够,无法形成像“五常大米”“盘锦大米”这样的知名品牌。

  目前,成都大型商超高档优质米以泰米和东北米等外地品牌米为主,本地产仅占10%左右。“川米”形象亟待重塑。

  “大力推广优质稻,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并打造有影响力品牌,四川才能在周边夹击中走出一条有竞争力的路。”中粮集团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徐元得认为。

  我省已明确,力争到2020年优质稻面积达2400万亩,其中二级以上达1000万亩,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优质稻米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加快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建设优质稻基地、搭建全产业链发展平台、提高“川米”知名度,将是重点。

  我省将打造优质稻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如川南发展“优质中稻+再生稻”和酿酒用优质糯稻,川东北发展富硒稻,川西南扩大粳稻种植。优先发展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积极发展加工专用品种,发展区域特色和地理标识稻米,发展“稻鱼”“稻鸭”特色综合种养。我省还将加强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标准化绿色生产。“3年左右再开展‘稻香杯’评选,更加向好吃指标侧重。”刘代银说。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