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怎么变对外经济走廊

2017-12-25 10:22:0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史晓露

  □本报记者史晓露

  12月20日,从成都开来的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测试班列驶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在当地卸下国内货物和空箱,换上10个装满番茄酱的出口集装箱后,将再经阿拉山口口岸驶往荷兰蒂尔堡。这种集拼集运创新监管模式在全国中欧班列中尚属首创,也是成都和乌鲁木齐协同改革,提升班列经济效益的有益尝试。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决定》提出,要整合临空、临铁、临港功能优势,全面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发展对外经济走廊。四川自贸试验区依托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片区和川南临港片区“三大片区”,叠加临空、临铁、临水优势,构建起向西向南国际交通大通道。

  立足区位优势推动多式联运

  四川自贸试验区在航路、铁路、水路等方面优势明显。

  在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于建玮看来,“三大片区”联动构建国际大通道,占四川中心、川中、川南三大要塞,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构建起四川经济发展的新骨架。

  于建玮建议,四川应抓住建立自贸试验区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利用交通通道优势,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同时聚集更多的世界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项目落户,真正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如何融入?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认为,前提是推动多式联运,打通交通枢纽的“任督二脉”。

  畅通道。特别是陆路铁路国际通道和空中国际通道,大力发展铁公联运、铁水联运、铁公水联运。

  创口岸。依托铁路、航空、水运和公路枢纽大力发展开放口岸,通过口岸开放,推动人、货快速、便利进出。

  建枢纽。加快推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依托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西部国际内陆无水港;下大决心、出大措施推动泸州港、宜宾港优化整合,打造长江上游现代化港口群。同时,推进重大交通枢纽向多种运输方式集成、客运衔接“零换乘”、货运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运输枢纽方面发展。

  瞄准制度创新推动区域合作

  除了交通设施建设,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开放型经济与自贸区研究组研究员方圆认为,还需要深入推进通关一体化、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等机制创新。

  自7月1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以来,1-10月,成都海关进口海关通关时间为7.5小时,比2016年压缩50.4%;出口海关通关时间为0.7小时,压缩45.4%。通关效率提升,推动前11月全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6.1%。

  “通关口岸涉及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税务等多个部门。目前,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完全实现共享和流动。”方圆表示,自贸试验区应当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跨部门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口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未来进一步实现跨区域的信息流动共享。

  机场、铁路、港口,仅是运输载体。生产要素要通过这些载体往哪里汇聚?戴宾建议,可依托重大交通枢纽发展枢纽经济,包括引导适空产业、适铁产业、临港经济向空港、铁路和陆港集聚,进而带动贸易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聚集和国际产能合作。枢纽经济特别是临港经济,目前已在不少城市掀起热潮。专家认为,随着天府国际机场未来带来的人流、物流的高速聚集,也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发力发展跨境电商、新经济等。

  据悉,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已经与川滇黔周边城市对接,与沿海沿边沿江20多个地区联动,并与广东南沙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机制。“通过创新区域产业合作机制,打造与东部产业配套协作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临港产业基地,未来交通走廊将变为经济走廊。”方圆表示,经过未来几年的改革探索,将有望打通区域间的机制体制界限,实现资源在各区域的最优布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