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甘霖洒遍巴山蜀水——奋力书写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时代答卷(二)

2018-02-06 06:56:0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吴忧 刘春华

  2月4日,农历立春。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蜀中大地。春雨中,雅安市荥经县新添乡庙岗村山间地头400亩茶园绿意萌动,新村聚居点生机勃勃。

  庙岗村村民活动室内,热闹非凡。围绕今年春天是否给茶叶种植先进户奖励剪刀等农具,30多名自管委成员、村民代表各抒己见:“这是集体的钱,怎么能给少部分人呢?”“要学会花小钱办大事,奖励种植先进,给大家带个头。”……刚开完省两会归来的省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詹良兵组织大家投票,三分之二的人投了赞成票,提议生效。

  在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后,去年下半年,《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各新村聚居点内复杂的产权和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很快被理顺。如今,不管决策什么、怎么决策,庙岗百姓都觉得公道。芦山地震后,雅安灾区从探索自建委、自管委,到在全国率先立法规范新村聚居点建设,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法治四川的深入推进。

  法治,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全面依法治国”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党中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省委近年来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深耕法治沃土,释放法治力量,传递法治温暖。

  厚植——

  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构建四梁八柱,持续强力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1月中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多名专家分赴我省各地,他们进机关、入企业、访群众,对21个市(州)依法治省工作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

  考官们不仅带着“放大镜”查问题,而且将公开发行的评估报告要用三分之一笔墨谈不足。

  主动邀请第三方“挑刺”,这样的信心和勇气从何而来?

  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态度鲜明,要把法治建成开放的体系、创新性的体系,坚决不搞闭门造车、画地为牢、孤芳自赏、自弹自唱。

  近年来,四川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持续强力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高位谋划、立柱架梁,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出台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成立省委书记任组长的依法治省领导小组……

  这些“四梁八柱”,厚植于法治土壤,推动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在四川总体形成。党的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重大课题调研组评价四川依法治省工作“抓得实、成效好”。

  站在高起点,四川认识清醒。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最大省情没有变,和全国一样,四川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多,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省委深刻认识到,建设法治四川任务依然繁重。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依法治省工作迈步新征程。实现省委描绘五年蓝图,要从“法治良序总体形成”挺进“法治良序整体形成”。

  稳中求进、一以贯之,巩固提升好的做法。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的首要位置,强调充分发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法治四川建设的统一领导。这种发挥好法治四川“枢纽”运转之力的考量,正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重大决策的呼应。

  去年下半年,我省将靠单个职能部门难以解决“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两法衔接”三大难题提到省委层面统筹破解。“由党委牵头揽总督查后,这些工作推进成效显著,过去的老大难问题变得不再难了。”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全省有足额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结率上升为92.89%。

  同一时间,省委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对基层依法治理机构建设和力量配备提出刚性要求,要求市(州)从事依法治理工作力量不少于5名,县(市、区)不少于3名。遂宁按高于省标准的数量安排部署,最近还对落实不力的两个县(区)点名通报、扣减当年考核分。

  “作为依法治乡工作的主抓人,你最近具体抓了哪些事情?”面对省依法治省办动真碰硬的抽查和暗访,一位换届后新到岗的乡镇领导手心有点冒汗。继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落实的意见》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去年再次印发文件,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做到四个“亲自”,切实履行依法治省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营造“水紧鱼跳”的工作态势。

  上行下效,基层各地创造出不少新举措。江安县在753个基层党组织中创新设置“法治委员”,从组织架构和制度层面加强党对基层依法治理的领导。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党工委创新设立“法治建设委员会”,自去年8月运行以来,辖区派出所非警务事件出警次数同比下降16%。

  中国社科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说,四川敢于引入第三方对法治建设进行总体评估,说明四川开放的心态,以及推进法治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培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提高司法公信力,持续增强的法治获得感温暖着百姓心田

  1月23日,泸县法院向118名执行申请人集中发放执行案款2617.7万元,持续近3年涉及上百名农民工权益的案件圆满执结。执行申请人张开华为法官点赞:“因为有他们的一心为民,才让我领到被拖欠的工资。”

  新春临近,“司法大拜年”专项执行活动在蜀中大地展开。一大批像张开华这样的执行申请人,拿到执行案款。

  我省在依法治省中始终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获得感温暖着老百姓的心田。

  这温暖,源自法治四川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在依法治省过程中,省委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坚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法治四川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温暖,源自加快构建法治良序中对百姓期盼的真切回应。

  刚刚闭幕的省两会再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坚定推进全面依法治省。

  目标已定,步履坚实。全省各地各部门在深化依法治省的实践中,正以实际行动和新的目标,给予老百姓对法治社会最温暖的回应。

  回应对法治政府的渴望。

  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法治政府放在政府建设首位,庄严承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2月2日,省人代会闭幕第二天,新一届省政府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提出要对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务失信易发多发领域进行重点治理。此外,到今年底,全省除行政许可外的政务服务事项30%以上“一次办结”。老百姓办事,将更加方便快捷。

  回应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四川进一步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当前,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五年前不到5%上升到65.80%。新一年,将进一步推动行政机关在社会管理活动中依法积极作为,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老百姓将更加深切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继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深化人权司法保障防范冤假错案。推进律师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对没有委托辩护的被告人,全部指派律师辩护,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彻底攻克执行难。2016年5月,我省提出力争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今年,将进一步推进落实信用惩戒机制,确保该目标实现。

  安全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愿望,也是社会安全感的底限。

  省综治办近日透露,经过近3年不懈努力,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完成14087个村“雪亮工程”建设。这项工程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晚饭后出门散步,更安心了。”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稻花村村民刘梦琼说。

  全面小康的脚步越走越近,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全川人民必将收获更多的法治温暖与福祉。

  深耕——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把改革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汇聚成磅礴的兴川之力

  农村劳动力外出多,加之缺少维修,一些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的传统民居院落缺乏有效保护。

  如何破解?1月1日,四川首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地方性法规——《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施行,在规划编制、保护利用等方面作出规定,让历史遗存与现实生活共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文基础。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四川紧扣中心工作大局,深耕法治沃土,坚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服务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国率先制定体现精准扶贫思想的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围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号工程”,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有耕耘就有收获,良法汇聚成磅礴的兴川之力。

  尽管经济总量破3.6万亿元,稳居西部第一,但作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区,四川依然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当前对良法的渴求只增不减。

  为科学编制省人大常委会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刚刚从四川年度十大法治人物领奖台归来的省人大法制委办公室副主任蒋强,和同事正在改进工作方法。相对前五年,不仅征求意见的面更广,座谈会、研讨会召开的次数更多,而且对各个立法项目还要打分。蒋强说,“立法计划充分聚焦治蜀兴川的关键环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比如计划为沱江治理立法,出台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等,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省两会锁定改革发展各个领域谋篇布局:

  发展民营经济,要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守护好生态屏障,四川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

  实施乡村振兴,将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推进藏区依法治理和彝区禁毒防艾。

  ……

  法之贵,在于行。

  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食品和农产品“双安双创”力度,深入开展食品药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专项治理。这个“硬骨头”怎么啃?

  省食安办、省高院、省检察院等七部门很快联合出台四川省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席会议等八项工作制度。这项新举措,必将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

  推动依法治省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需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省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坚持不懈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继续落实好“四个最严”要求,确保全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浸润——

  聚焦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抓领导干部和抓基层基础相结合,法治精神入脑入心,法治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过了!”前不久,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公布,成都市食药监局内一片欢呼。该局20名党员干部报名参考,6人通过考试,有的是年过五旬的老干部。

  “党员干部不尊法、学法,就不知守法、用法,所以要以考促学。”成都市食药监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陈薇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局党组迅速传达学习,全局干部学法律、讲法律、用法律的氛围日益浓厚。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法必行之法就是法治精神。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中国自古就有“身正为范”的传统,官员对于社会风尚的示范引领作用十分关键。2017年,《四川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实施意见》出台,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首先在国家工作人员群体内蔚然成风。

  2017年,全省共组织领导干部会前学法3.6万余次,开展学法用法测试7500余次,公职人员接受法治教育39.6万人次。

  除示范带动外,将有更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走出机关,到群众中间去,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广泛开展普法活动。

  1月11日,四川“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启动,工会干部和律师组成40支服务分队,深入到农民工集中的乡镇、工地、园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

  2018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为48个部门、单位划分“法律七进”的“责任田”。

  四川把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法律七进”作为普法的重要载体,出台“法律七进”每一“进”的工作标准和实施方案,明确每一“进”的规定动作,使“法律七进”具体化、可考核。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创新“自选动作”,提升法治宣传效果。

  在中小学校,“法治教育第一课”广泛开展;在广大农村,法治坝坝电影巡回上映;在高原藏区,“双语”法治读物被广泛传阅。

  当群众知法懂法,便捷的法律服务成为迫切需求,而法律服务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

  “如果以前有律师来,事情就好解决了。”省人大代表、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千宁村党支部书记张翅说,近年来村里引入不少社会企业,每次签合同都“心惊胆战”,“我们希望有个律师帮忙把一下关”。

  如今,张翅随时都能联系到律师,且不用村里出钱。我省正在推广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引导更多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达州为每个贫困村配备一名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

  2018年,“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将共同构建起立体、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全省4000多个乡镇街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将继续开展,将其建设成为公共法律服务的前沿窗口。

  抓住“关键少数”,夯实基层基础——走上法治建设的四川特色路径,法治精神入脑入心,法治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法治良序正向整体形成大步迈进。

  今天,新时代的和风中,法治四川的宏伟蓝图已磅礴展开;巴蜀大地上,全面依法治省的崭新画卷正激情绘就。

  法治的温暖,9100万四川各族群众可期可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让每个公民都能感受到公平的护佑、正义的阳光。

  法治的力量,激荡治蜀兴川各项事业。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逐渐融入四川发展的每一次脉动,将早日绘就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壮美画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