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村上来——好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2018-03-20 06:35:4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报告人:查玉春 全国人大代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张守帅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查玉春带来了她的“晏家坝经验”。把一个贫困村成功转变为“雁江第一村”,查玉春成功地留住了年轻人。

会开搅拌机、吊车,卖过红薯饼、凉粉,17年前,查玉春放弃每月3000元的工资,回村担任村支书,每月只有140元误工补贴。“大家不想再穷下去,我承诺带他们致富。”查玉春说。

查玉春开始在土地上做文章,但村里年轻人太少了,年老的对转种蔬菜没信心,她又带头做示范。晏家坝村距离资阳城区20多公里,蔬菜不缺市场,当年一亩花菜就卖了8000元。村民眼前一亮,跟着查玉春种起蔬菜来。

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住房也在新农村建设中修葺一新。但查玉春仍不甘心,她想留住年轻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她在村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产业留人。种草莓、栽葡萄、植果树,村里出产的水果品种达到二三十种;通过土地流转,还引入业主对农业进行提档升级。

如今,晏家坝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资阳城区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农旅一结合,村子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游客一来,村民不出村,水果就能卖出去很大一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村创业。

“晏家坝村有1700多人,以前有600多人外出务工,现在反而吸引了上千人在我们这打工。”查玉春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可再延长30年,党中央的好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大家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更高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