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本报记者魏冯范坤鹏
四川自贸试验区已满一周岁。在对外经贸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看来,四川自贸试验区还处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从“飞地式”的自贸试验区进入促进国内产业多样化、实现人力资本提升和出口多样化的阶段。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还要成为国家创新改革的引领者。要完成这一转变,地处内陆的四川自贸试验区,要注重做好国际化和产业分工,不能满足于“自给自足”。
“自给自足”率越高,说明效率越低。林桂军建议,内陆自贸试验区发展要强调专业化的国内国际分工,注重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联动。其中,国内价值链的联动是参与国际价值链联动的前提。目前,四川产业对国外增加值依赖程度较高,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发展境内垂直专业化分工。
“四川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内陆中心市场,应着力发挥价值链下游的比较优势。”林桂军说,由于运输上的障碍,内陆地区往往采取内向型发展战略,交通的落后导致内陆地区往往只能“自给自足”,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在此背景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运输问题,对于内陆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十分重要。他认为,内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应同内陆物流港的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成为内陆物流港的配套部分,以降低内陆产品进出市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