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十年不见 你牵挂的人过得很好

2018-04-16 06:04:28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10年过去,陈坚妈妈(右)和小凤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小凤仍把陈坚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并每年都去看望

10年前,他的坚强和勇气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

“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我一定要坚强。”

——陈坚

___满目疮痍已重回葱绿;悲伤哀恸化作生的动力。

___当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感动和激励着成千上万人收起悲伤,重建家园。

___10年里,这些闪亮的名字,已化为一个共同的符号,成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一部分。

___他们的经历就是我们的经历,他们的成长就是我们的成长,他们的收获就是我们的收获,

他们的意志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人物名片

陈坚

陈坚,一个在北川打工的青年,地震发生时26岁。他被大预制板死死压着,一直坚持了70多小时,但神志清醒,还能和救援人员聊天。电视台现场直播救援他的过程,他说要回家和老婆好好过日子,说不能让老婆肚子里的孩子一出生就没爸爸,他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6个小时后,他终于被救出,但却在半小时后离开了人世。救援武警边做人工呼吸边说:“你这个‘傻子’,你都坚持了这么久了……”直播主持人哭得说不出话,节目被迫中断。

他用爱和勇气温暖自己,鼓励他人,却在担架上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陈坚,这个坚强的男人,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生命,用他最后的力量,留下了这次大地震中感动中国的遗言,他的坚强和勇气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

■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我一定要坚强。

■我希望你们一样,不要被任何困难吓倒。

■我老婆怀孕了,我不希望我小孩生下来就没有父亲。

■老婆,这辈子我没抱太大希望,只想我们两个和和睦睦过一辈子就行了。

■时间让她从伤痛中走出来,当妈妈唱起《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会觉得就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就会想起我的坚娃儿。”

■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多浪漫,说多甜蜜的话,都抵不上对方在面对死亡时念到自己的名字的那一刻,带来的感动和震撼。因此,小凤也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10年前的汶川地震,26岁的陈坚在北川的废墟下坚守了80小时,被救援人员从三块预制板下营救出来后,却最终带着对妻子及家人的思念走了。因为电视镜头对6小时营救过程的全程直播,让他成为了地震数以万计的罹难者中,最特殊的一个。

那一年,全世界电视观众直接“参与”了陈坚与死神搏斗的分分秒秒,见证了一条生命从希望升起到猝然离去。而临走前,陈坚口中念念不忘的妻子谭小凤和家人,也就此成为了所有人挂念的人。

10年,是否足够抚平她们心中的伤痛,让她们平静地生活?4月初,经多方打听,始终没有陈坚母亲陈丽和妻子谭小凤的消息。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前往绵阳安州区秀水镇,原本以为她们已经离我们很远,却发现,其实她们依然还在原来的地方。

不见她们

9年,再未出现在公众视野

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宽敞的马路两边楼房林立,来往车辆腾起的尘土给它抹上了一层沧桑。其实,这里同样是一座地震之后新建的小镇,大马路紧邻老街,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说,老街上90%的房屋都是被加固过的,汶川大地震时,全镇有200多人遇难。

这里是陈坚的老家,地震当天早上,他离开母亲和妻子,驾驶货车前往绵阳北川县送货。三天之后,家人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被三块预制板死死压住的陈坚,救援人员经过6个小时将他营救出来,他最终却在担架上停止了呼吸。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坚用顽强的意志告诉世界,“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我一定要坚强,我的老婆叫谭小凤,她家是桑枣的人。这辈子我没抱太大希望,只想我们两个和和睦睦地过一辈子就行了。”

10年过去了,当记者再一次找出当年直播的片段,模糊的画面中,他的声音依旧震撼人心。妻子和母亲没能来得及到北川县看他最后一眼,遗体就已经被掩埋。

那时,谭小凤和陈坚结婚刚半年,因为陈坚,她一度成为最让所有人挂念的人。一年后的5月12日前后,小凤和陈坚的母亲陈丽曾被媒体报道,那时候小凤已经去了江苏常州打工,母亲陈丽还在绵阳的一处板房内暂住。那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之后渐渐失去了音讯。

再见

她们

其实,一直住在原来的地方

在秀水镇政府,鲜有人知道陈坚家人的下落,一位年龄稍大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坚家以前住在秀水镇粮站,“不晓得现在他家还有没有人住在那里。”

上午11点,老粮站大院内炒菜的声音响了起来,进大门的一侧,几位大妈坐在一家住户的门前拉家常。地震过后,秀水镇老粮站的房子经过修复,居民重新入住,陈坚的故事,邻里们记忆犹新。

“他的妈妈就住在里面那栋楼。”一位大妈告诉记者,半个小时前,才看到陈坚妈妈提着菜回去。得知记者来访,她帮忙给陈坚母亲打了个电话,记者听她扯着嗓门吼道:“你在家里没有,这儿有个记者找你,哦,在家得嘛。”

不到5分钟,陈坚的母亲陈丽朝记者走了过来,她一路微笑,惊异记者是怎么找过来的。“谢谢你,这么多年没有忘了我们。”记者赶紧回答,“大家都很关心你。”

陈坚走后,陈坚妈妈独自一人居住,她告诉记者,“在板房住了一年之后,就搬回了这里。”房屋是粮站分给她的,原本只有一间卧室,为了给陈坚做婚房,当年经过改造成了两居室。卧室内,陈坚和小凤的结婚照仍然贴在墙上,陈坚妈妈指了一下,又从房间里翻出了一本儿子和儿媳的结婚相册。她打开相册说:“平时没事的时候,偶尔还是会拿出来翻一遍,很不习惯,总感觉陈坚还活着,偶尔做梦还会梦到,现在还在的话都36岁了,娃娃可能都9岁了。”

妈妈,很好

爱跳舞爱“全民K歌”

“唱起《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会想起我的坚娃儿”

陈坚妈妈告诉记者,陈坚走了之后,她一度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以至于在地震之后的六七年里,她都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少有跟外界接触。地震后的一年,朋友为了让她乐观起来,还专门在她50岁生日时带她去拍了一套艺术照。“从婚姻到儿子去世,我感觉这一生都很不幸,我不想别人看到我不好的一面。”

作为对儿子的纪念,当年有人专门将营救陈坚的直播录像做成了光盘,送到了阿姨手里,“经常翻出来看,看到他被压在石头下的样子,不忍心,但又想多看几眼,哭了不晓得多少次。”

陈坚妈妈还记得,一位贵州的好心人,在地震之后专程到秀水看望了她。地震后的几年,她感受到了这个原本陌生的社会,给予她的关爱。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又坦然接受了从众人的关注中慢慢淡化,“很感谢他们,但是我也要自立。”

“哎,10年了,再怎么也会慢慢缓解过来。”她告诉记者,难过一天是过,高兴一天也是过,还不如高兴过一天,从伤痛中走出来,“我现在不看这些录像了。”

秀水粮站大院的几位邻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陈坚妈妈这些年已经很少再提及地震的事,每天和大家碰面总是有说有笑的。陈坚妈妈说,时间让她从伤痛中走出来,“但是关于地震和坚娃儿被压在石头下的画面,到死都会记得。”

成都商报记者到访之前,陈坚妈妈刚从菜市场买了菜回来。10年来,她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她说,地震之后,她继续在纸厂打工,直到退休,现在59岁了,靠退休金和失独家庭补助生活。

一个人过,饭量也小,两把小白菜、二两肉,足够吃一天。午饭后,陈坚妈妈开始联系跳舞的同伴,“每天下午都要到社区跳舞,天气热起来有点恼火。”说起跳舞,陈坚妈妈很兴奋。

三年前,社区的人叫上陈坚妈妈一同参加舞蹈队,这也成为她从每天独来独往到与外界重新结交的一个转折,跳舞也渐渐成了她晚年生活的一个乐趣,并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时间。

“我们这个还不是一般的坝坝舞,要出去到社区表演的。”陈坚妈妈翻出手机里和舞蹈队参加各种表演的视频和照片,用指尖指着手机屏幕告诉记者她在舞台上的位置。因为接近165cm的身高,陈坚妈妈在舞蹈队显得格外出众,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员。而到了周末,舞蹈队的同伴还会邀约她一起到郊外赏花拍照。

除了跳舞,陈坚妈妈还迷上了唱歌,这是她独自一人在家时的娱乐方式,“一般是吃了晚饭开始唱。”她可以熟练地运用一款名为“全民K歌”的手机APP。APP上的数据显示,她已经在上面唱了几百首歌,还有人送鲜花。她说自己最喜欢唱的是电视剧《梅花三弄》的主题曲,《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有时候唱起,会觉得就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就会想起我的坚娃儿。”

点开自己录下的这首歌曲,陈坚妈妈长久地沉默着,“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你是我眼中唯一的身影,你是我梦里重复的故事,你是我耳边辗转的叮咛。”听罢,陈阿姨笑着说,“我现在的生活还是很丰富吧。”

小凤,很好

成立新家庭有了孩子

每年看望,“一直把陈坚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

9年之后再次面对记者,陈坚妈妈已习惯谈论现在的生活,即便回望当年,脸上也写着释然和祥和。

当成都商报记者问及:“小凤呢?”陈坚妈妈说,“小凤在这里的,她现在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小孩,还有两边的老人。”

记者提出想通过她跟谭小凤联系一下,陈坚妈妈有顾虑,但还是答应了。她用免提拨通了谭小凤的电话,“喂,妈。”电话那头传来了小凤很明亮的声音。记者在成都时四处打电话询问未果,结果到了秀水镇才发现,当年牵动全国的那位姑娘,其实一直在老家。

小凤答应马上过来,陈坚妈妈说,从她上班的地方到这里可能要半个小时。不过大约十五分钟之后,谭小凤就来了。

10年过去,地震中那些原先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懵懂顽皮的少年,如今已经长大成人,那些青春年少的青年,如今已经步入而立甚至不惑之年。

谭小凤剪短了头发,化着淡妆,穿了一套黑色的小西服配黑色高跟鞋,她现在的职业,是秀水镇附近一家温泉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

当年,原本以为陈坚被救出来后会慢慢好起来,结果,她承受了希望和事实的巨大落差。陈坚在生命最后时刻说出的,“想和她和和睦睦过一辈子”,谭小凤因而备受关注。

面对成都商报记者,谭小凤的话不多,只是告诉记者2008年5月下旬,在巨大的身心打击下,腹中的孩子流产了。当年9月,她独自一人去了江苏常州打工,而失去儿子的陈坚妈妈,在次年也到常州和她一起生活了半个月。

“后来想到妈妈一个人在老家,我在2009年9月份就回来了。”提及当年,她仍然为腹中孩子的流产而内疚。即便现在成了家,小凤仍然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多浪漫,说多甜蜜的话,都抵不上对方在面对死亡时念到自己的名字的那一刻,带来的感动和震撼。因此,她也更珍惜现在的感情和生活。

回到安州区桑枣老家后,小凤先后换了几个工作,2010年,她与现在的丈夫结婚成家,现在小孩已经5岁了。谈话间,她紧紧靠着身边的陈坚妈妈,她毫不掩饰地表达,秀水粮站的这间狭窄的两居室,永远是她的家,“我现在一样把陈坚的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来看。”小凤说。

说起这事,陈坚妈妈显得有些难为情,“她有事还会跟我打电话,每年春节都要来看我,我说没事你就不要来,这边也没什么事。”她不愿小凤因为牵挂自己,而让她在现在的家庭里不好处,不过小凤说,自己对陈坚妈妈的感情,丈夫和公婆都清楚,“我现在的儿子都时常在我耳边喊‘秀水婆婆’。”

说起自己10年来的经历,小凤喃喃自语,“尽管年龄不大,但经历不少,我觉得自己这十年可以写本书了。”她说,陈坚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那些话,让她在地震之后的日子里学会了坚强。

利用中午的一点休息时间匆匆赶来,谭小凤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家庭和生活,但不会忘记曾经的经历,还有和陈坚及其家人的感情,“很感谢一直以来对我和妈妈给予关爱和帮助的所有好心人。”

那扇在当天被叩开的,通往地震记忆的大门又迅速关上了。大门的外面,陈坚挂念的亲人们已经开始了新的平静的生活。

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摄影报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