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字经济 脱贫攻坚样本汶川

2018-05-12 05:28:48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

制图/高翔

5月11日,全国首份数字经济扶贫调查报告——《数字经济红利下的脱贫攻坚战》出炉。

这份报告在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指导下,由四川大学商学院、封面新闻联合蚂蚁金服研究院调查编制,历时半年,站在数字经济红利扶贫灾区的全新

角度,为关注“5·12”汶川地震地区脱贫攻坚的社会各界,提供一个有“例”有“数据”的观察窗口。

过去十年,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除政府组织大力投入、全国上下帮扶、百姓齐心协力等因素外,正在兴起的数字经济也为脱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红利,为灾区恢复重建、百姓重树信心输送着正能量。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的比重达到32.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经过10年的发展,汶川、北川、青川的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其中数字经济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目前,在汶川地震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电子商务、非现金支付、数字化理财、数字小额信贷、大数据信用体系等。本文也将从这几个维度,分析数字经济所释放的红利对脱贫攻坚所起到的作用。

电子商务 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销量

农村电商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贫困地区赋能,为扶贫脱贫开辟了新路径,已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甜樱桃产业正日渐成为汶川县助农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已经辐射到附近理县、茂县、九寨沟、金川县等45个乡119个村。汶川县推广“互联网+甜樱桃+金融”新型模式不仅解决了金融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特色农副产品的流通和销售问题,达到了金融通过精准“扶”区域和产业的“贫”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效果。

近来,汶川县的农户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电子商务发展为他们生活带来的收入变化。从樱桃上市以来,每天通过网络销售的甜樱桃超过50000斤。家住大禹农庄附近的张富顺表示:“今年我们村的甜樱桃卖得很不错,以前都是我们自己采摘背到市场上去卖,市场变化大,收入不稳定,今年我们把甜樱桃交由大禹农庄公司统一管理,顾客在网上就可提前预订,樱桃通过快递公司24小时就能到外地顾客手中,我们再也不愁甜樱桃的销路了。”

灾后重建1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不断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中的一种重要创新型模式,通过对贫困地区赋能,拓展商业渠道,促进创新创业,加快产业升级,为扶贫开辟了新路径。

非现金支付

提高人们生活便捷度与获得感

支付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交换手段,非现金支付克服了远程交易难题,显著地提高了贫民区人们的生活便捷度与获得感,在脱贫扶贫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据汶川县雁门乡月里村村主任赵建明介绍,月里村位于雁门乡东部,多为山地,村民大部分住在半山腰上,下山赶场平均要走13公里,目前全村287户1098人,约200名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多。此前村民的缴费方式为电力局工作人员到村里来收。随着非现金支付的普及,全村约有四分之一家庭选择支付宝缴电费,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极大地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满意度。

“自从使用支付宝,感觉既方便又节约时间。”月里村的一位赵姓村民告诉记者,他用支付宝不仅可以一键为自家缴电费,还常常帮助身边有需要的老人和孩子充话费,大家也放心请他帮忙,这比过去下山买卡充值或到营业厅充值方便多了。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非现金支付突破各种交易的时空限制,节约交易时间,提高交易效率,给灾区人民生活带来明显的便利。同时,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应用,增加了支付方式的可选性,逐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支付工具品种的多样化也增强了支付工具之间的替代性,提高灾区人民群众分散支付风险的能力。

数字化理财

帮助低收入人群拓宽投资渠道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在灾区的普及和发展,灾区农民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理财服务,数据统计显示,汶川县居民通过余额宝累计增收782万元,青川县居民通过余额宝累计增收1253万元,北川羌族自治县居民通过余额宝累计增收805万。

2017年以前,北川的邓喜福一直把家里的钱存在当地的银行,为了应对可能家里要急用钱的情况,邓喜福把存款设为定期和活期两部分。这些存款在2016年给邓喜福带来的利息收入一共是1037.92元,其中包括3万的定期存款利息收入是825元,2万的活期存利息收入212.92元。2017年邓喜福在知道支付宝上有余额宝这个理财产品后,而且还能够随存随取,就决定把以前存在银行的2万元活期存款放到余额宝里。到2017年底,邓喜福一共从余额宝里收益了768.78元,比前一年存在银行里的活期存款利息收益多出了500多元。

余额宝提升农村金融的普惠程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数字化理财产品的收购和赎回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购买了数字化理财产品的客户,可以随时提现也可以随时叠加本金。例如余额宝,不仅做到了T+0,还能够在非金融交易的时间段随存随取,相对于银行活期存款更为灵活便捷。数字化理财交易灵活,不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财知识,非常适合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理财起点低、小额资金使用频繁的特点,从而使灾区贫困农民也能参与金融理财或寻求多渠道投资收益。

数字小额信贷 满足融资需求,扩大贷款覆盖面

在汶川地震灾区,面向农户与城镇低收入群体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数量众多、业态也较为丰富。但是,传统机构面向城镇低收入群体与农户提供的小额信贷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应用数字技术降低授信成本、提高贷款可获得性成为可能。

2008年,特大地震让李德成家一切化为乌有。2009年初,李德成简单修建了房子,用完所有的积蓄。家里地震前就有小规模的养猪,于是就开始在当地一边做电工,一边开始养猪。2011年6月,要扩建猪圈,但缺了点资金。向中和农信贷款2万元用于扩建猪圈。李德成以前养殖是家庭式的,所以在扩大规模后,有些缺乏养殖的经验,一度客户有4头母猪产下的小猪全部死亡。中和农信的信贷员马上联系了养猪场的有效客户,到李德成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技术上的燃眉之急。这之后,每当李德成在养殖上和家里出现资金需求时,他们总是想到中和农信。

过去几年,李家分别向中和农信贷款3万元、3万元、1万元、3万元、3万元、5万元,养殖规模经过多年的逐步发展,已经从最开始的家庭式养殖发展到如今的母猪50余头,肥猪150多头。今年,又扩建了1000余平方米的养殖场,现在的养殖场地已有2000余平方米,可以养殖1000余头了。因为李德成夫妻的勤劳,加上中和农信的资金、技术支持,客户一家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

资金不足一直是阻碍灾区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原因,传统金融机构单笔信贷成本高,广大的小微企业、低收入者、农村居民的融资需求一直难以获得有效满足。数字小额信贷可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扩大小额贷款在贫困人口中的覆盖面,给予低收入者一定的帮助,为农民自寻生存之路提供必要的资金,谋其自身发展。

大数据

信用体系

降低农户信用信息收集成本 促进信用信息共享

近几年来,灾区农村互联网金融逐渐开创性地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一批新的由数据和技术驱动的信用机构初步建立。芝麻信用利用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数据和蚂蚁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政府公关数据、以及其他网络行为数据等作为数据源构建自己的信用数据库,并推出芝麻信用分,与国际主流的信用评分体系接轨,与芝麻信用相关的应用场景在灾区也逐步萌芽并快速发展。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有众多丰富多彩的电商平台,包括天猫、淘宝、聚划算、菜鸟网络等,它们拥有超过三亿多的用户,这些用户的基本信息、资金流动、兴趣偏好、购物行为等电商活动成为芝麻信用数据库的信息来源渠道,提供庞大的数据。

北川杜仲、辛夷花、木香等道地药材药用成分含量高、品质好,但受销售渠道所限,不少“宝贝”仍然“藏在深闺人未识”。政府紧抓北川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机遇,投入100万余元,研发“本草易”电商交易平台和“本草云仓”手机APP,通过与种植方签订收购合同,采集种植方的芝麻分,联网共享种植方的金融需求,制定“最低保护价”,并为种植方提供精准的贷款服务。中羌药材搭上“网络快车”走出羌山,两年多,北川累计线上药材交易额近2亿元,药材交易价格平均提升12.6%。整个网销平台全国原药材交易近20亿元,给北川贡献税收1500余万元。

信用体系覆盖率不足,一直是影响金融在脱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阻碍因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型信用体系的出现,使得信用体系在灾区的覆盖率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使用人数也日益增多新型信用机构在灾区贫困人口中不断推广及应用,成为传统征信体系的有力补充,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死角,让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有了新的基础设施。

专家看法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灾区经济新动能

观察过去,可以发现数字经济在助力灾区脱贫攻坚的战斗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报告同时也指出,看向未来,在灾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仍然存不足,值得去思考和改变。

报告认为,首先,灾区农村常住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生活环境及思维模式较为固定,习惯性地规避新生事物带来的冲击,数字经济意识亟需逐步增强;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加快落实,具备高水准的电商专业人才缺口不断拉大,数字技术专业人才持续匮乏;第三,灾区偏远地带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触机会少,数字经济宣传力度有待提高;第四,数字经济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和市场边界,使企业和市场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监督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挑战。

在这些背景下,报告建议,应增强地震灾区数字经济意识观念促进产学研融合,重视地震灾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促进软硬件结合,加强地震灾区数字平台硬件建设;促进法治建设,完善地震灾区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利用多技术驱动,提高地震灾区普惠金融供给能力。

本次调查组组长、四川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专家梁学栋表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促进灾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能。具体看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将有利于完善现代化农业供应链体系,推进传统农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普惠金融精准扶贫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婷艾晓禹

消除空间边际 贫困地区不再偏僻数字经济为脱贫攻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5月11日,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前一天,在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指导下,四川大学商学院、封面新闻、蚂蚁金服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份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全面脱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这份名为《数字经济红利下的脱贫攻坚战》的报告,首次以汶川灾区十年来卓有成效的脱贫工作为研究样本,展示了数字经济红利下的脱贫攻坚战,为社会各界观察即将到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份调研详细报告了震区十年的脱贫状况,同时分别从电子商务、非现金支付、数字化理财、数字小额信贷、大数据信用体系几个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红利如何助力脱贫攻坚。统计显示,汶川、青川、北川三个地震重灾区的平均贫困发生率已由2011年的25.24%降至2017年底的3.42%,和全国平均水平3.1%接近。百废待兴的汶川实现如此快速的脱贫与数字经济在GDP占比的快速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发生在汶川灾区的这种变化只是全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扶贫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各项扶贫措施不断跟进,其中以精准扶贫为重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成绩固然显著,但依然任重而道远,直至目前,我国贫困分布还比较广。到2016年,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攻坚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4335万贫困人口。

当下我国扶贫攻坚战略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核心要义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准脱贫,辅以五大发展理念的脱贫方针,作为精准扶贫措施的思想核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在大的发展前提下,通过细化不同战略方针,因地制宜,结合产业发展特色,跟上时代步伐。

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转变,使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开始模糊。从调查报告中我们首次认识到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研究显示,目前数字经济在贫困地区的发展已经进入普惠阶段。

机遇的存在伴随着一定的挑战,贫困地区的成因有地理问题,也有历史问题。面对经济掉队的贫困区人群,首先应保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加强数字经济意识势在必行;同时像汶川等经历灾难破坏的地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很关键的,特别是数字平台硬件的发展关系到该地区今后长时间的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其他方面,加快人才引进,完善地方法规制定,加速产学研融合等等方面依然需要努力。

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梁学栋认为,数字经济革命消除了区域间的空间边际,使任何一个地方不再偏僻,每一个区域都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乘着数字经济的春风,我们相信贫困地区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在发展,教育,健康,生态保护等方面如凤凰涅槃,再现生机活力。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崔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