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出海外引才“组合拳” 呈现诸多亮点

2018-05-25 06:37:5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四川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上现场。 杨树摄(视觉四川)

  精准引才

  “对海外人才的引进,我们突出的是‘高精尖缺’导向:层次高、专业精、行业拔尖,更重要的是四川紧缺。”5月24日,四川省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上,主发布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冠松开门见山。

  近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加快建设高端人才汇聚高地的实施意见》,推出海外人才引进“升级版”,打出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组合拳”。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陈冠松解读了此次四川海外引才新政的诸多亮点。□本报记者林凌

  引得进

  5年实现省“千人计划”和“海归”翻番

  在陈冠松看来,此次新政突出的“高精尖缺”导向体现了人才引进理念的重大变化,也是用人导向的重大调整,“引进人才应坚持按需引进、以我为主,防止为引而引、盲目攀比,实现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从而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匹配。”

  坚持导向,新政从省情出发,提出了5年实现省“千人计划”和“海归”翻番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完善平台载体和创新政策机制是重要的两项举措。

  以平台建设为例,我省将全面推进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明确提出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大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在国际化人才聚集平台的打造上,新政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及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郫都区等率先建设集海外研发及孵化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化学校、医院和社区于一体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营造“类海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有利于外国人才更好融入中国社会。”陈冠松表示。

  随着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引进人才已经不能靠“单打独斗”。在政策机制方面,新政提出,要建立人才供需充分对接机制,完善分析研判机制、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定期发布供求信息、建立海外引才工作站“以才引才”。

  此外,柔性引才也写进了新政:鼓励各地、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采取挂职兼职、特聘岗位、项目合作、技术联姻等方式柔性引进;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在海外建立办学机构、研发机构就地吸纳……

  陈冠松表示,以柔性方式引进和用好人才,是西部发达地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的有效办法,要做到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用得好

  对海外人才参与重大科研任务一视同仁

  “外籍人才可担任重大项目主持人和首席科学家。”发布会上,陈冠松说。

  据了解,最近科技部下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集聚全球创新人才实施重大研发任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新政相关的改革创新也是对此的呼应。

  新政提出,我省将建立高层次人才担任重大项目主持人或首席科学家制度,探索推进外国人才担任新型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相关驻外机构负责人试点。同时允许外国人才依托在川企事业单位,领衔实施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创办科技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对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战略发展项目及引进的具有标志性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殊支持。

  “对海外人才参与重大科研任务一视同仁,有利于已引进人才更好地融入创新驱动发展中,对进一步聚集各方英才也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激励作用。”陈冠松表示。

  作为改革亮点,新政鲜明指出,将开辟海外引进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在川创业就业并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才或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对符合条件的留学回国人才,以及通过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落户四川的重大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开展不定期的特殊评审;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可依据其贡献和实际水平,破格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据介绍,自200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海外留学回国人员职称认定,陈冠松表示,新政对创新海外人才职称评审制度作了进一步细化,可以更好激发已引进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留得住

  健全海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陈冠松介绍,健全海外人才服务保障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实现工作许可、签证与居留有机衔接。

  在人才签证上,对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自贸区或全创区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可享受人才签证各项出入境及停居留便利政策。在工作和居留许可上,外籍高端人才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期限,可办理最长5年有效的工作许可证(A类)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在申报永久居留上,除国家和省“千人计划”入选者外,获得外国人工作许可证(A类)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也可按规定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同时,对在自贸区或全创区工作的符合市场化认定标准的外籍人才,经工作单位推荐,可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并允许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随同申请。

  对于外国人才担心的医疗保险等保障问题,新政明确,引进的外国人才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参加单位建立的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

  “在完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的基础之上,还将重点实施‘家在四川’人才安居工程。”陈冠松介绍,综合采取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方式,多渠道为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此外,我省还将办好“四川省人才之家”和各级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支持各地特别是自贸区建立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外国高层次人才“一卡通”试点,让优秀人才来川放心、创业舒心、生活安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