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省域内跨市(州)村与村之间宅基地退出节余指标交易背后

2018-06-26 07:02:5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6月15日,泸县喻寺镇谭坝村、雷坝村与邛崃市羊安镇仁和社区签订《宅基地退出复垦节余指标交易意向协议》。根据协议,谭坝村和旁边的雷坝村,将用300亩宅基地退出复垦节余指标,换取邛崃市羊安镇仁和社区的资金8550万元。

  泸县是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县之一。自2015年3月成为试点县以来,不少泸县农民通过宅基地改革拆掉旧房子,住上新房子,农村集体经济也开始萌发。

  然而,泸县已复垦耕地并形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近1万亩指标,却难以交易,当地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谭坝村、雷坝村与仁和社区签署的这份协议,被称为“村村挂”,是全国首例省域内跨市(州)村与村之间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至此,困扰泸县宅基地改革试点的难点终于破题。

  深阅读

  买方

  邛崃市羊安镇仁和社区

  卖方

  泸县喻寺镇谭坝村、雷坝村

  标的

  300亩宅基地退出复垦节余指标

  价格

  8550万元

  □本报记者寇敏芳

  1

  指标 之重

  近万亩指标只能在县域内流动

  大多数难以流转出去换资金

  宅基地改革试点前,泸县共有4万多宗闲置宅基地,面积3.23万亩,相当于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的总和,闲置和浪费问题十分突出。

  泸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怀华介绍,改革启动后,泸县对自愿退出多余宅基地的农民给予补偿,最高每平方米补偿450元。

  截至目前,泸县共腾退宅基地1万余亩,产生节余指标近1万亩。除小部分利用外,8成节余指标都被县政府收储。收储价格为每亩7万-12万元,财政投入约10亿元,约占泸县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付给老百姓的补偿款。”张怀华说,退出得越多,财政压力就越大。

  “泸县的改革主攻方向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推动宅基地有偿退出,用节余指标换取乡村振兴的资金。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将收储在政府手中的土地指标流转出去,换得资金。”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然而,探索频频碰壁。宅基地改革伊始,泸县宅基地退出复垦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只能在县域内城乡之间统筹利用。

  为促进节余指标向城市流转,2016年省国土资源厅出台《泸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使用宅基地退出节余指标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办法》,提出“泸县使用宅基地退出节余指标报征不涉及使用年度计划,不涉及农地转用,不需要缴纳耕地开垦费”等,以简化宅基地退出节余指标报征程序,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

  但即便给了政策,县域内消化的指标仍然有限。

  “泸县每年对土地指标的需求仅2000余亩,腾退的指标无法在本县范围内消化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树荣认为,指标的消化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能不能把指标流转到更大范围?泸县大胆假设,比如参考增减挂钩,将指标在省域内,甚至跨省流转。

  去年,眉山市彭山区就想购买泸县指标,并把指标落地后再报征,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未能如愿。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现阶段的跨区域流转,与脱贫攻坚任务息息相关,除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其余地方仍然只能在县域内流转。“指标跨区域流转,国家是非常审慎的,这中间需要平衡城市长期发展需求、保障土地所有者权益等,不能轻易放开。”

  有人分析,在省内流转中,增减挂钩的卖方为全省43个贫困区县,现阶段脱贫攻坚的任务这么重,泸县作为非贫困县,想分一杯羹很难。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