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183·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盘活资源 念好“红白绿”三字经

2019-08-26 06:07:0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本报记者 蒋松 阮长安 魏冯

古蔺县,泸州市最偏远的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11.89万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14.9%,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待遇县。

脱贫攻坚这5年,古蔺县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改观最大、群众受益最多。2014年至2018年,古蔺县累计减少贫困村113个、贫困人口10.54万人。日前,本报记者对话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聚焦古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奋斗历程。

谈思路

念好“红白绿”三字经

记者:古蔺如何盘活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李万忠:结合实际,古蔺提出念好“红白绿”三字经。

红色,革命圣地。红军长征三进古蔺、转战54天。古蔺是中央红军转战时间最久、转战路线最长、转战地域最广的县。我们坚持红色引领,带动红色旅游。

白色,郎酒源地。郎酒产于古蔺二郎镇,是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要抓住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机遇,把古蔺建成中国酱香酒谷核心区,打造优势优先、集群集聚的酒业发展新格局。

绿色,生态福地。古蔺黄荆老林是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400余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0万个,是“天然氧吧”。我们要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种植、养殖业,用绿色资源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发展。

记者:古蔺的产业扶贫有何具体成效?

李万忠:壮大产业“摘穷帽”,带动就业“绝穷根”。我们本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种养循环、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集中财力设置1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发展“4+5”特色农业产业——即抓好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特色产业,提升中药材、高粱、烤烟、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产业。目前全县发展甜橙18万亩、中药材11万亩,先后招引浙江天子股份、赛得健康集团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想办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古蔺已建成扶贫车间43个,吸纳861名贫困人口就近稳定就业,这两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同时,还下功夫抓旅游,通过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

谈问题

基础设施滞后是主要瓶颈

记者:脱贫攻坚过程中,最大难题是什么?

李万忠:基础设施滞后,这是主要瓶颈。古蔺属典型深山地区,山高坡陡路难行。同时,古蔺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气候上存在功能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问题。

记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李万忠:我们从交通、水利、电力、网络等入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原来古蔺县有些地方电力不稳定,村民“饭都煮不熟、洗衣机用不起、电视看不起”。我们争取国家电网投入6.7亿元,新建6个35千伏以上变电站,目前117个贫困村全部由国家电网统一供电。

以前县城用气,是从外地拉回来的液化气,气源不稳定。我们积极招商引资,从贵州习水接气过来,利用西气东输等骨干气源,解决了全县用气问题。

谈未来

向下发力向上使力向外借力

记者:今年古蔺要“摘帽”,如何形成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李万忠:一是向下发力,帮扶更扎实。实行“四级包保”责任制,县领导包乡镇、科级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组、一般干部包户,组建县、乡、村三级督查问责队伍,在全省率先实施脱贫攻坚“容错纠错”机制,激励一线干部担当作为。

二是向上使力,扶贫更深入。发挥国开行资源优势,累计争取信贷授信42.1亿元、协同引导债券和基金等各类资金19.6亿元、捐赠资金2367万元。举办脱贫攻坚招商引资对接会,引进9家企业,助力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

三是向外借力,协作更紧密。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两年争取资金6770万元,实施24个协作项目,惠及7632名贫困人口。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形式,举办48期劳动技能培训班,培训1708名贫困人口。

待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乡村振兴将是下一个新课题,要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