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阳市委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决定

2018-07-19 11:38:56来源:德阳日报编辑:邓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弘扬创新精神,凝聚发展共识,再燃改革激情,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奋力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思想、作风、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德阳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建市35年来,德阳各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接续努力密不可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敢为人先”,到抗震救灾的“不畏艰险”,总体来看,德阳干部队伍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担当有作为的队伍。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德阳当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诸多问题和瓶颈制约,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进入新时代、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全市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结合“四风”新表现、新动向,针对思想、作风、落实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切实加以解决。

——小富即安、进取不足。有的党员干部陶醉于以往成绩,满足于维持现状,“工业德老二、经济德老三”的观念长期固化,积极进取、争先进位的动力不足。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有的领跑意识差、竞跑能力弱,任凭“标兵突进、追兵迫近”也“岿然不动”。有的闯劲不足、激情弱化,工作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有的存在“看摊守业”的惰性思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乐做“太平官”。

——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有的地方部门和党员干部遇到新矛盾新问题习惯于“向左看”“向右看”,甚至“向后看”,看有没有成规惯例可循、有没有现成经验可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僵化,缺乏“向前看”的眼光,缺少用创新的思维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和要求。有的研究工作死抠条文、照本宣科,推进工作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老经验,创新的机制、举措不多,工作措施一般化、平庸化,缺乏德阳特色,缺少德阳经验。

——不敢担当、拈轻怕重。有的遇到困难“绕道走”,遇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打太极”,导致一些重大事项议而不决、决而不办。有的凡事都等上级拍板,看到纪要才去办,宁愿不做事,只求不出事。有的干工作讲价钱、谈条件、做选择,不敢“向上跑”,不愿“往下跑”,只想“往外跑”。有的衙门习气重,推拖等看,该办不办、急事慢办、拖着不办。

——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有的县(市、区)缺乏“大德阳”理念,画地为牢、各行其政,死守自己的领地,生怕动自己的“奶酪”。有的相互之间联系协作不紧密,招商引资不顾大局互相争抢,不惜血本互相“抬价”,没有形成抱团发展、一体发展。有的市级部门只管市本级、不管县(市、区),对上很少与国家、省级部门沟通联系,对下又不愿督促指导基层工作。有的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力度不够,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有利的事抢着干,麻烦的事没人管。

——作风漂浮、执行不力。有的党员干部习惯当“甩手掌柜”,局长交科长,科长交科员,层层转交、一交了之。有的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一说了之。有的制定文件政策没有针对德阳实际,没有掌握基层实情,不搞调研、照搬照抄,一抄了之。有的干工作走过场、搞形式,做的是花拳绣腿,秀的是数字政绩,一秀了之。

——不讲规矩、政令不畅。有的事前不请示,一些地区部门和领导干部在作出重大决策前不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有些重要敏感事项未经请示就对外发布。有的事中不反馈,对市委交办的事项没有及时报送进度情况,甚至石沉大海、不见回音,对常规性工作报功不报过、报喜不报忧。有的事后不报告,对市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部署,不及时报送贯彻落实情况。有的虽然进行了请示、反馈、报告,但是一般性表态多,实质性内容少。

——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有的党员干部把学习当负担,对新形势新情况把不准,对上级政策精神吃不透,对分管业务弄不懂,对工作底数摸不清,对基层情况搞不明,对新知识技能学不会。有的不能学以致用,用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指导实践还不到位,缺乏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思路不阔、思考不深、举措不硬、办法不多。(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以上突出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严重影响了德阳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强化全市党员干部顾全大局的意识、敢闯敢干的勇气、自我革新的担当、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坚持凝聚共识,全面推动思想大解放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学习制度,推进思想理论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基础提振干部精气神。

(二)强化二次创业思想。要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德阳当前“标兵渐行渐远、追兵愈来愈近”的被动局面,切实增强二次创业的使命感和不进则退的紧迫感。要增强机遇意识,主动加强向上沟通,抢抓各类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要增强进取意识,立足自身岗位创先争优,发挥自身优势赶超跨越,敢与强的比、敢跟快的赛、敢向高的攀,推动德阳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对标先进破解难题。要找好标兵,各县(市、区)、市级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对表对标全国、西部、省内三个层次,主动找标兵,定期开展沟通联系和学习交流。要找准差距,精准对标先进标兵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成效,找准自身的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形成问题清单,逐一分解落实。要用好经验,详尽梳理先进标兵的发展优势、先进经验和工作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改进措施,并形成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外出学习考察必须事前有计划安排、事后有总结报告和制度创新,真正向标兵看齐、向先进靠拢。

(四)树牢“全市一盘棋”理念。市级部门既要注重职能分工,又要强化协调配合,加强对县(市、区)的工作指导和督查考核,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县(市、区)要围绕自身定位,服从全市发展大局和城镇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既要实现竞相发展,又要避免同质竞争,步调一致、抱团发展,在大德阳跨越提升的进程中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广大干部要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坚决摒弃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

三、坚持严管厚爱,深入推进作风大转变

(一)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鲜明“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的用人导向,突出“所负责的工作在上级有没有位置,在同级有没有影响,在干部群众中有没有威信”评价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营造“干部一心一意干事业,组织一心一意谋干部”的干事创业氛围。坚持“四优先一提前”的干部选用原则,对获得国、省表彰奖励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获得国、省表彰奖励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其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连续2年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的县(市、区)、获得优秀等次的市级部门,其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连续2年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贡献特别突出的优秀干部,可提前预留职位,待条件成熟后及时提拔使用。实行末位淘汰制,对连续两年目标考核排位末尾的县(市、区)、市级部门“一把手”进行调整。

(二)正向激励关心干部。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推动各级干部想干事、争干事、干成事,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浓厚氛围。对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市级部门,提高其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对年度目标考核获得分类排位第一名的县(市、区),提高其市管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认真落实县以下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适时统筹用好市级部门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加强全市干部统筹谋划和培养使用,进一步畅通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干部交流渠道。支持正常的党组织、工会、团委等活动,在干部生日、结婚、生育、法定节日等特殊时点,按标准开展慰问。刚性落实干部年休假制度,实行干部年休假年初预安排制度,领导干部带头休假,倡导夫妻双方均为财政供养人员的同时休假。大力实施“团聚工程”“暖心工程”,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对特殊困难干部给予帮扶救助。定期评选表扬一批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激励干部立足本岗位、埋头抓落实、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三)容错纠错鼓励担当。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原则,健全完善容错、纠错、防错和澄清保护4个实施办法。完善容错机制,甄别为公与徇私、过失与故意、主观与客观,在启动问责程序的同时,一并开展容错调查核实,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免予问责处分或从轻、减轻处理。完善纠错机制,坚持有错必纠,防止一容了之,正确对待受过处理的干部,实施受处分人员“回归森林”计划,对改正错误、表现良好的,该起用的及时起用。完善防错机制,注重预防干部犯错误,抓好纪律教育、案例警示和源头预防工作,规范和引导干部行为,形成防错、容错、纠错的完整链条。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对因坚持原则而受到诬陷诽谤的干部,及时核实澄清;对捏造事实、无中生有、造谣中伤干部等行为,严肃查处,坚决为担当者担当。

(四)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加大干部交流培养力度,大力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和复杂环境锻炼,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基层干部到中、省机关单位上挂锻炼,定期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学位)和相应资格证书的,所在单位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助。定期举办干部递进培训班,重点培养优秀干部人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强化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干部培训,增强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强化人才引进,5年引进100名博士、1000名硕士。

(五)从严加强监督管理。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开通电视问政,开展阳光问廉,把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监督效果。抓好干部纪法教育,强化规矩意识,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推进工作及时汇报,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加强干部谈心谈话,建立完善全覆盖、多形式的谈心谈话制度,畅通干部诉求表达渠道,做到干部岗位调整必谈、工作生活遇到重大挫折必谈、发现苗头问题必谈、干部主动约谈必谈。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续正风肃纪,坚决匡正风气。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坚持务实重行,聚力推进工作大落实

(一)压实责任抓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一岗双责”,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带头敢抓敢管、严抓严管,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形成抓落实的强大推动力。始终把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根本标尺,实行“清单制+责任制”,一项一项推动落地见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健全党委(党组)议事决策规则,完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等制度,提高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定力。严格责任追究,对有责不担、失责不问、问责不严的,一律严肃追责问责。

(二)目标导向抓落实。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中心目标实行完成任务加分制、未完成任务否决制。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责任分工和阶段性任务,分市级部门、县(市、区)和产业园区分别制定考核体系和考核框架,实施差异化考核。深化重大任务、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实行项目化管理,强化督考结合,激励破解发展难题,形成真抓实干、竞相跨越的浓厚氛围。

(三)优化环境抓落实。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依托“互联网+”,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让信息数据多“跑路”,群众办事少“跑腿”。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条件,实现各类证照“能合尽合、能简尽简、该减必减”。降低公用事业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制度明确政商交往的行为界限,破除“利益链”“潜规则”“暗操作”,全面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识、效率、能力和水平,营造依法办事、公平有序、积极作为、风清气正的亲商环境。

(四)强化督查抓落实。建立健全大督查机制,整合督查资源和手段,壮大督查力量,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督查机构牵头、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重大决策部署重点事项推进办法,聚焦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市委推动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等中心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台账式推进,做到既定性又定量,确保可督查可考核。落实领导带队督查制度,综合运用信息化督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坚持实地督查、暗访督查、随机督查相结合,提高督查工作实效性。加强督查统筹,科学合理确定督查对象和督查内容,注重把握督查节奏、督查时机和督查重点,避免重复督查、多头督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