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成都小儿名中医肖正安创办“萧氏儿科”25周年 传人首次联席义诊

2015-05-29 16:57:5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记者:黄瑶

尾声>>>

老故事加深了对父亲的理解

将继承衣钵 传承“萧氏儿科”精髓

肖劲松告诉记者,举行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纪念父亲,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让那些曾经接受过父亲治疗的朋友能够重新回到这里,大家一起聊聊过去,“大家见证了萧氏儿科的成长与变迁,是你们让萧氏儿科这四个字变得立体而生动,那是属于我们大家共同的回忆。”

从发起“25年之约:寻找‘肖小儿’曾经看过的萌娃”活动,到“萧氏儿科”创立25周年纪念日活动,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唤起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人对于“肖小儿”的共同回忆,“见到了久违的故人,无论是父亲生前的老朋友,还是感情深刻的患者,都让我觉得无比亲切,也让我更加了解我的父亲。

“药取稳妥,效求神速”这八个字,是肖正安老人悬壶济世的行为准则,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座右铭。而肖劲松听到的故事,无不是父亲对着四个字的执着践行,“这是我们萧氏儿科的精髓,作为他的传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样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花絮>>>

一本泛黄笔记本记录就诊历程

手写记录“肖小儿”两年救治历程

从1998年开始,尹彩云老人便一直在肖正安医生那里就诊。

从随身携带的袋子里,老人拿出一个小本子:巴掌大小,由于年代久远,纸面已经有些发黄变脆。

翻看第一页,上面清楚地写着时间:

1998年8月13日下午

诊病医院:成都中医萧氏儿科

医师:肖正安

紧接着便是密密麻麻的药方。

“这是我在肖医生那里治病的所有记录,每次的药方、每天服药的变化,血象指标,我都记在这个本子上。”从1998年确诊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到最后痊愈,总共两年多的时间的心路历程,老人都记录在这个本子里。

印象里,“肖小儿”从不开大方子,“一副药里面,最多12味。”由于自己的药方需要一种特殊的药,叫做“百草霜”,“肖小儿”更是亲自把关药材来源,“当时病人里面只有我需要用到它,肖医生硬是亲自监督,保证每次这个药都是新鲜的。”

老患者与“肖小儿”传人现场合影 圆多年心愿

望着“肖小儿”的铜像,尹彩云老人说,“小肖医生(肖劲松),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合个影吗?”原来,多年的就医缘分,尹婆婆一直没有一张与“肖小儿”的合影,唯一有的,是肖正安医师去世时,从报纸上剪下来的资料图片,这也是萦绕在老人心中多年的遗憾,“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跟肖医生的后人们一起合张影,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心愿吧。”

情牵三代,身旁是肖正安老人的揭幕的人头像,在“萧氏儿科”诊所,尹彩云老人与“萧氏儿科”的传人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虽然迟了些,但那份感动,一直都在。

“肖医生真的算是德艺双馨,他的家人也是特别好。”如今72岁的尹婆婆身体一直很健康。对于“萧氏儿科”,尹婆婆感觉,是一种医患缘分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了解,所以信任,希望萧氏儿科越来越好。”

人物介绍:

肖正安

肖正安(1928~2011) 男,四川金堂人。1946年师从当地名医胡纬堂先生,后又随四川儿科名医徐梓柏先生学习,深得二位老师的真传。1957年结业于四川省成都中医进修学校,后执教于成都中医学院,执教30余年,历任成都市中医学会理事及该会内、妇、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中医函授编委、成都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暨附院儿科主任、教授等职。他的科研论文,多次受到省、市科协的嘉奖。他的学生遍布省内外各市县,不少人已为当代名医。肖正安一生致力于中医儿科事业的发展,即使1989年退休后,仍然关心儿童的健康,于1990年“六一”儿童节创建“萧氏儿科诊所”,每天病儿络绎不绝。与“王小儿”王静安、“寇小儿”寇煜光、“熊小儿”熊梦周并称为“四大儿科名医”。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