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王玥)6日上午,总投资超70亿元的1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集中开工。这是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四川首批开工建设的重大制造业项目。本次集中开工的1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涵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总占地超1000亩,总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毅致辞并宣布开工。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杜必强、袁宗勇,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
据悉,本次集中开工的1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包括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好医生药业、远大蜀阳药业、百裕金阁莱药业、海锐特药业、慈安药业、依米康环境科技、锐思环保、爱乐达航空、久远新方向智能、广日科技,属于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型,均为成都高新区力推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通过招大引强和择商选资,一大批国际知名、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接踵而至,积极助推了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2015年,成都高新区实际引进到位内资将超过4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5亿美元,引进重大项目50个,全年完成新开工面积约50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871万平方米,保持在建面积约2704万平方米。
2015年12月初,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融合互动、紧密配套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成都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区要挑大梁。今天集中开工的12个项目均代表了各自行业的领先水平,其产业方向与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高度契合,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帮助企业在成都高新区做强做大,实现合作共赢。”范毅说。
2015年6月,成都高新区获批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国家赋予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任。当前,成都高新区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古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新川创新科技园,促进创新集群加快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15000亿,聚集科技企业20000家,形成3-5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生物产业项目开工7个 占开工项目的一半以上
据悉,当天开工的12个项目从投资额看,均在2亿元以上,其中总投资过10亿元项目2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5个。其中,生物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51.1亿元,占开工项目的一大半。
此次开工仪式上,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好医生药业、远大蜀阳药业、百裕金阁莱药业、海锐特药业、慈安药业7个生物产业项目“组团”开工,成为一大看点。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两个项目均是来自留美归国团队创立的高科技企业。
微芯生物专长于原创小分子药物研发,该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投资建设符合美国、欧盟cGMP标准和中国GMP标准的小分子非肿瘤及肿瘤创新药生产基地,以及其他大分子类创新药的中试基地。该项目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7亿元。
华昊中天专注于抗肿瘤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生物医药开发、技术与转让以及技术服务咨询,在埃博霉素类抗癌新药创制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埃博霉素(UTD1注射液)。该项目将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投资建设符合美国、欧盟cGMP标准或中国GMP标准的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埃博霉素(UTD1注射液)产业化基地及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转化基地,主要进行埃博霉素系列药品的产业化生产,以及公司其他创新药、仿制药、生物药等药品生产。该项目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5亿元。
好医生、远大蜀阳、百裕金阁莱、海锐特及慈安等5家四川本土药业,将在项目建成后生产包括创新药、生物技术药、血液制品、注射剂、气雾剂、中药制剂等多种产品,这将进一步完善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品体系,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据悉,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重点在医药产业集群中的“生物技术药”领域,打造“新型疫苗、抗体等蛋白和多肽类药物”和“现代中药”的产业品牌;在医学工程产业集群的“医学装备领域”,重点突出“影像设备”和“诊断设备”产业品牌。同时,围绕“双核”,瞄准正在兴起的新型诊疗技术、数字化及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电子健康领域以及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争取在电子健康产业的技术和应用领域走在国内前列。
“我们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物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3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开工 投资达17.3亿元
记者获悉,在当天的开工仪式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开工3个,包括四川久远新方向、成都广日科技、爱乐达航空总投资17.3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开工2个,包括依米康科技、锐思环保,项目总投资7.08亿元。
四川久远新方向专业从事轨道交通、物联网、智能系统、信息安全的研发、销售、集成和服务,是成都地铁、昆明地铁、郑州地铁、成彭高铁供应商,拥有轨道交通方面科研成果40多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00多项。本次开工的新项目将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征地60亩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产业化基地”项目,基地总投资2.3亿元。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5年,投产期3年,产业基地建成后实现年产AFC系统及设备8670套,屏蔽门系统及设备9080套的生产规模。
成都广日科技是广州广日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从事电梯整机、电梯电气核心零部件、电梯导轨及LED绿色照明产品制造和销售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当天开工的新项目投资12亿,项目用地面积130亩,项目计划2017年投产。
爱乐达航空是从事飞机零部件、飞机发动机零部件等设计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唯一正式通过波音、空客飞机零件生产质量体系评审的民营企业,,是国内参与波音、空客飞机零件生产最多的民营企业。也承担中国C919的205项大尺寸零件的研制生产,是承接项目最多、零件难度系数最大的民营企业。本次开工的新项目投资3亿,项目用地面积48.5亩。
依米康环境科技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致力于精密空调设备制造、精密环境工程承包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业务涵盖精密环境全产业链,其生产的精密空调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当天开工的新项目投资5.08亿,项目用地面积87亩,拟将公司原有精密空调生产线进行整合、升级,改造成为精密空调制造中心,并根据市场需求将主营业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新建电源产品制造中心、智能监控产品制造中心。
成都锐思环保是专业为火电行业提供废水、废气处理系统解决方案、设备系统集成和工程承包业务的企业,拥有“烟气脱硝液氨储备及蒸发系统”、“烟气脱硝所需还原剂的尿素水解系统”、“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方法及系统”等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废水零排放技术和脱硝还原设备设计技术在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脱硝还原设备领域是国内唯一能够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的企业。该公司将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投资建设火电厂废水废气净化处理设备集成中心、研发中心,总投资2亿元,项目占地面积30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支撑引领作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等是成都高新区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2015年,成都高新区预计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增加值610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8%。
2015年共引进重大项目50个 到位内资超415亿元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发展转型升级,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路线图,“十三五”规划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作为推动新常态下发展的路径举措。
“此次开工的项目涉及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均属于成都高新区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方向。这些项目的建设,对于成都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袁宗勇表示,成都高新区将尽最大努力支持项目建设和运营,全程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为项目建设营造最佳的发展环境。
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外向度最高、国际化参与能力最强的区域,近年来,成都高新区通过招大引强和择商选资,一大批国际知名、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接踵而至。2015年,成都高新区实际引进到位内资将超过4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5亿美元,引进重大项目50个,全年完成新开工面积约50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871万平方米,保持在建面积约2704万平方米。
2015年12月初,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融合互动、紧密配套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主战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成都高新区将按照成都市的战略部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聚精会神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工业做强做大,进一步打牢城市发展底盘,增强城市发展后劲。”范毅说,成都高新区将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发挥高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率先提质升位、率先转型升级,以新气象、新作为、新成绩,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据介绍,2015年6月,成都高新区获批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国家赋予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任。当前,成都高新区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古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新川创新科技园,促进创新集群加快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15000亿,聚集科技企业20000家,形成3-5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