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直通车】脱贫攻坚民族地区怎么干?两种模式让老师安心扎根

2016-03-14 10:58: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了记者:吴忧

话题:产业扶贫

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林业

“产业发展得好,将来兜底的这一批就少了,财政负担就轻了。”林书成代表说,脱贫主要还是靠产业的发展,但是发展产业要注重“精准”二字,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凉山州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在我们的规划中,农牧业将助农增收5000块钱左右,林业将达到6000块钱,加上劳务输出的收入,人均收入可以达到17000元以上。”

“凉山有它的优势,凉山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可以说空间很大,资源也很独特,给我们发展产业创造了独有的很好的条件。”林书成代表说,在农牧业方面,当地已经有较好的基础,现在正在进一步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布局“果、薯、蔬、草、药”等产业,“薯主要是马铃薯,我们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有260万亩,通过改良品种、改良方法,产量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另外在我们的半高山区,比如美姑、昭觉、布拖,有很好的光照资源、土地资源,但是冬季土地闲置,我们准备引进新技术,种植反季节的大棚蔬菜,目前在10多个乡镇试点……”

在林业发展方面,凉山也将有大动作。林书成代表介绍,凉山州提出绿化凉山,因地制宜地种植经济林木,启动了以核桃为主的‘1+X’林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力争五年内全州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林书成代表表示,“目前来看,全州动员起来了,积极性非常高,现在春播已经开始了,应该说产业发展已经全面推动起来。”

做旅游就是做过程 给百姓具体致富路

“实践证明,旅游是最直接的富民产业。稻城县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稻城县在‘8·7’扶贫攻坚战的时候是省定贫困县,当地旅游开发10多年,去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个亿。”益西达瓦代表说,依托产业做扶贫是最好的,“没有产业做支撑,扶贫成功也可能返贫。”甘孜州正在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甘孜的绿色富民产业。

益西达瓦代表介绍,甘孜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老百姓增收,是当地脱贫奔康的必由之路。“旅游业的门槛很低。”益西达瓦代表说,但是开发旅游资源与富裕一方经济、带动一方百姓需要有紧密的连接关系,需要有具体的致富路子,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做旅游这么久,我感到做旅游就是做一个过程,里边有很多政策,支持的、限制的、规范的、扶持的等等,还要有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如果这些方面跟不上,是要出问题的。”益西达瓦代表说,“例如管理跟不上,天价这天价那的现象就有可能出现。”

益西达瓦代表说,又如相应的配套政策还需要完善,“在海螺沟,有当地的居民用自己的自留地搞起来一个旅游产业,但是当他们要继续发展的话,想要贷款不太容易,因为抵押不了,就像这种问题还需要逐步探索解决。”

“我们将制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规范旅游沿线经营秩序及环境美化管理办法》,力争实现《甘孜州旅游发展条例》地方立法。”益西达瓦代表介绍,对旅游产业进行规范,将是甘孜州近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首页上一页1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