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彭文春 四川在线记者 谯娇) 今(15)日,记者从武侯区教育局获悉,武侯区通过破解公办学校人权、事权、财权“三权”困局,在该区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率先实施“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两自一包”改革,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作为一所新办学校,该校通过近两年时间的改革试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据了解,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58%的在校生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然而该校的期末学业水平统一检测成绩却均位居全区前列,该校教师在各级赛课评比中数次获得全省一等奖的佳绩,家长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也分别达到了97.1%、98.7%。
破解“人权”:实现教师自聘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关键在于调动教师队伍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武侯区首先在试点学校下放学校自主选聘教师的权力,打破了编制内招聘的“铁饭碗”,真正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区管校聘”。
“武侯区紧紧抓住与中国教科院共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四川省‘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以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武侯区教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教育局出台《推进学校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和扩大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成为该区首个拥有自主选聘教师权力的学校,今年计划在10所中小学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严格执行自主选聘教师程序,按岗聘任教师,实现多劳多得和优劳优酬,同时制定了‘约谈提醒—帮扶整改—依法辞退’的退出机制”。据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校长胡平介绍,该校发布教师招聘启事的时候,均明确了学校的改革意图,报考非常火爆,两次报考人数均高达3000余人,最后共精挑细选出了70名聘任制教师,且14%的教师达到了研究生学历,开启了该区公办学校教师队伍主要由没有国家正式编制身份的教师构成的先河。
破解“事权”:实现管理自主
据记者了解,武侯区教育局下放“人权”后,又积极下放“办学自主权”,下放的“办学自主权”包括学校发展规划权、教育教学管理权、课程设置开发权、教师及其他职工聘任权、干部选聘自主权、学校经费支配权等权利。
“学校通过制定学校章程,用制度固化了学校的办学自主管理权,同时学校将自主管理权下放给了教学团队,教师最终成为学校的主人。”胡平告诉记者,学校整合了教学和教辅部门,推行“大部制”改革,去掉了学校办公室等行政化机构,设立了校长办公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家委会组成的权力机构,权力机构实施分权治理和民主监督,明确了任期年限,从制度设计上规避了决策失误或某方面权力的过度膨胀,同时教学机构也精简成了学生发展中心、教师服务中心、课程中心和学部,这些机构均强调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求学。
据胡平介绍,学校推行“大部制”改革,校长的权力削弱了,权力得到相互制衡,确保了教师参与学校共同治理的主体地位,比如教职工大会负责审议学校行动纲领等重大决策,其教师代表达83.33%,且审议所有方案均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投票,不采取举手表决和鼓掌的传统方式。
破解“财权”:实现经费包干
公办学校编制内教师的工资待遇与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的关系不大,不能更好地激发优秀教师的工作热情。武侯区通过破解“财权”瓶颈,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实现了教师待遇的多劳多得和优劳优酬,工作不得力者甚至面临续聘压力。
“区教育局将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一次性拨付给学校,学校打破平均主义,严格按照校代会通过的《学校岗位工资管理分配方案》发放教师工资,始终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分配原则。”据胡平介绍,教师的工资除了相对固定的基本工资和校龄工资以外,该校会根据岗位的工作量来确定岗位工资,根据教师教学质量来发放奖励工资。
据记者了解,该校教师还自主开发出了63门校本特色课程,手工、长笛等特色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56名学生在演讲、电脑制作、写作、武术、绘画等领域的比赛中获得各级奖励。